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在刘璋和袁绍对峙于沁水两岸时,一支长龙般的队伍,正踏在崎岖狭窄的太行陉上。
太行陉为太行八陉之一,通常指第二陉,起自河内郡野王县,北抵上党郡高都,通道长约百余里。
作为穿越太行山脉的狭窄通道,太行陉两侧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形成天然屏障,陉道最险处有‘羊肠坂’之称。
所故,在踏上这条通道前,马超就远远的放出了斥候,对道路前方的山林进行最严密的侦查,以避免敌人设伏,而己身不知,落得一场大败。
行路难,行路难!
行于狭隘的陉道上,马超只觉身体一阵憋屈,他以往驾御铁骑驰骋,往来如风,少有这般艰难行军的时候。
不过身体虽是不适应当下的道路,但马超心中却是一片火热,好似仲夏的炽日一般。
两日前,他得秦王密令,受下了一桩艰巨的任务,即是通过太行陉,向上党发起突袭,会同正在攻打屯留的甘宁一起,拿下上党这一处要郡。
了解过上党重要性的马超,清楚的知道这桩任务的紧要。
上党作为横亘河东和魏郡之间的高地,一方面是河北的西大门,庇护着河北首府邺城的安危,一方面又是河北进军河东的前方基地。
如果上党为秦军所得,则一来邺城失去了门户,近乎赤身露在关中面前,二来战争的主动权落入关中的手中,打不打,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将全由关中掌控。
马超一念至此,眸子中火热万分,当下的上党,近乎是决定河北和关中成王败寇的胜负手,而他,将是决定胜负的棋子。
“向导官。”冬日的夜晚总是来的早一些,见着天色将瞑,马超唤来了向导官,出言问道:“我军距离高都还有多远?”
作为向导的小吏对这个问题自是毫无二话,他应声作答:“禀将军,只在三十里之遥。”
“三十里。”马超重复了一句,他语气沉凝,决绝的问道:“你说只在三十里,差缪有多少?”
向导官沉吟了片刻,旋即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只在一里之内,决计不会超过一里。”
“那就按三十一里算。”马超听出了向导言辞中的自信,他按着最大值给出了一个结果。
心中计量片刻后,马超招来了在前军开路的庞德,和庞德商议了起来。
“伏波的意思是,今夜不眠,奔袭高都?”庞德入耳马超的冒险计划,反问的语气没有疑惑和不解,而是透着止不住的兴奋之意。
“然也。”马超点了点头。
“我军长趋,行于险道,若是不能一举而下高都,就只能返身回到野王。”
“而欲拿下高都,就只能出奇制胜,唯有急行军向前,夜袭高都城,才能打高都城一个措手不及。”
二人商议间,天色渐晚,山间的朔风,比起平地更甚,而呼啸的风雪在空荡的山间忽上忽下,飞腾肆意良久,方才洋洋洒洒的落下。
……
高都。
守将高明,是高干的从弟,说起辈分,他也算是袁绍的外甥,可他不敢高攀,毕竟血缘关系摆在这里,他和袁绍的血缘算是疏远的,不及高干和袁绍亲近。
不过他作为高干的从弟,到底是算袁绍的亲戚,而袁绍为人,对外人不甚信任,对子侄却是推心置腹,信任万分。
就如坐拥河北后,袁绍以袁谭驻青州,以袁熙镇幽州,又以外甥高干据守并州,经济最为富庶、人口最为昌盛的冀州,袁绍则是自己坐镇。
冀幽青并四州,竟无一州与外人。
足可见袁绍骨子里露出对血缘亲疏远近的思量,即是外人是信不过的,能信的唯有自家人,底下的子侄比任一外人都可靠。
所故,高明的仕途之路非常通畅,年不过三十的他,在地方上先是任县令,而后为一郡之督邮,巡视四方,成为袁绍盯着地方官吏的眼线。
到如今,高明身列杂号将军,号为‘辅弼’,辅弼自然不是指辅佐大汉,而是指辅佐袁氏,为袁绍发光发热。
与此同时,在关中和河北交兵的当下,他受重任,驻守于高都这一处要地,把控太行陉,看管上党郡的南大门。
据守要县,坐镇重地,高明却不是十分的谨慎和卖力,也没有做到全身心投入守御高都的任务上。
至于缘由,盖因秦军就算夺了轵关道,将轵县团团围住,可野王县,这座太行陉的南端起点,尚且还在河北的手里,野王县未失,他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其次,当下已经入冬,大雪虽然没有落下,可纷飞的小雪下了数次,山间的积雪,已经能没过脚踝了,加上山谷间的寒风席卷,行军于太行陉是一件几近不可能的事情。
哪有人那么傻,脚踩着雪,逆着寒风,去走一条崎岖狭隘的道路呢?
而就算秦军真的冒雪逆风而来,高明自认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他日间外放斥候离城二十里,秦军若是抵近,他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再者,高都城前,非是十分的宽敞,秦军就算想攻城,也展不开手脚,此外高都城依山势而建,城高而险,是金汤一般的城池,金汤一般的隘口。
秦军不来且罢,若来,教尔辈秦军知晓我高明的厉害。
又是一个无事的白昼过去,当日头西移的时候,高明收到了来自壶关的消息,秦军马超于沁水河畔击破蒋奇,夺下了野王城,长公子袁谭告诫他需要小心。
至于河内的消息,为何是从北面的壶关来,而不是从南边的河内的来,盖因秦军夺得野王后,等同封锁了太行陉南口,高明收不到来自河内的消息。
“野王。”高明眉头稍稍锁起,野王丢了,那高都就成了和秦军对敌的前线,他需要防着秦军通过太行陉攻打高都。
“传我将令,来日斥候出巡,需要离城五十里。”高明盘算了下,五十里,足够他侦知秦军的动向,以及对秦军的来攻做出反应,时间上应该是充裕有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