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千年布局星火远,天庭垂眸起微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21章千年布局星火远,天庭垂眸起微澜(第1/2页)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对于三界中的大能而言,千年不过是弹指一瞬,一次短暂的闭关。但对于凡人国度,千年,足以让沧海变为桑田,让王朝更迭数次。
    江修远进入混沌,已然过去了一千年。
    这一千年里,江一一的“星火计划”,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
    在大汉王朝的都城长安,一座名为“格物院”的机构,深受汉帝的重视。其院长,正是当年稷下宫的一位法家思想的继承者。他从不谈论鬼神,只专注于研究实用之学。他改良了造纸术,使得知识的传播成本大大降低;他制定了度量衡,让全国的商业往来有了统一的标准;他甚至根据星辰运转,编撰出了更精准的历法,指导农业生产。汉帝视其为国之栋梁,却不知,这“格物院”的核心成员,每晚都会研读一本来自“圣师”的《格物初解》。
    在大唐王朝的江南水乡,无数私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私塾的先生,大多是当年儒家思想的传播者。他们教导孩童识字明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培养出了一批批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的士子。大唐的科举制度,也因此变得更加公平和有活力。这些先生从不标榜自己的来历,但他们书房最深处,都供奉着一块写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而那“师”字,在他们心中,指向的正是那位神秘的稷下圣师。
    在北方的周国边境,一座座城镇因为“墨者”的到来而变得坚不可摧。他们设计的城防器械,如连弩、投石车,让戎狄的骑兵束手无策。他们组织民众,建立“互助社”,一家有难,百家支援。他们宣扬“兼爱非攻”,却也用最坚决的手段,守护着人族的家园。
    千年时光,稷下学宫的思想,已经如同空气和水,渗透到了人族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们或许不知道“稷下宫”,但他们用的工具,读的书籍,遵守的律法,秉持的道德,或多或少,都带上了稷下学宫的烙印。
    这股自下而上、润物无声的改变,终于汇聚成了一股磅礴的人道气运。这股气运不再集中于一处,而是均匀地散布在整个人族疆域,形成了一张看不见的守护之网。
    而作为这一切的源头,身处渭水山谷的江一一,其收获是难以想象的。
    她没有刻意修炼,但那亿万万人族因开启民智、生活改善而产生的“愿力”,自发地汇聚到她的身上。这并非信仰之力,而是一种更本源的“文明回馈”。
    她的修为,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水到渠成般地突破了大罗金仙初期的桎梏,一路高歌猛进,稳稳地踏入了大罗金仙中期的境界,并且还在不断地向着准圣的门槛迈进。
    然而,如此巨大的人道气运变动,终究无法永远瞒过天庭的眼睛。
    三十三重天,凌霄宝殿。
    负责监察人间气运的千里眼、顺风耳,向玉皇大帝禀报了一件奇事。
    “启禀陛下,近千年来,南瞻部洲人族气运日益鼎盛,此乃吉兆。但……其气运流向,颇为怪异。”
    “哦?如何怪异?”玉帝威严的声音响起。
    “以往人族气运,一分为三。一归于人王帝皇,化为王朝龙气;二归于我天庭正神与西方佛陀,化为香火愿力;三则散于天地,滋养万物。但如今,竟有第四股气运产生,其量虽不及前三者,却纯粹厚重,生生不息。此气运,不归帝王,不入神佛,而是……归于人族自身,仿佛在蕴养着什么。”
    此言一出,殿内众神皆惊。
    人族气运归于自身?这意味着人族对神佛的依赖在降低!
    这直接触动了天庭统治的根基。要知道,神仙的修行,除了吐纳天地灵气,很大一部分也依赖于信徒的香火愿力。香火越旺,神位越稳,修行越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1章千年布局星火远,天庭垂眸起微澜(第2/2页)
    若人人都靠自己,不求神拜佛了,那他们这些神仙的威严何在?利益何在?
    “查!”玉帝只说了一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天威,让整个凌霄宝殿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很快,雷部正神闻仲麾下的一位天君——苟元,领了法旨,下界巡查。
    苟元天君乃是封神时期的人物,为人刻板,执法严明。他降临在大唐长安,神念一扫,便发现了那些遍布城中的私塾和格物院,正是人道气运汇聚的节点。
    他化作一个普通道人,走进一间私塾。
    只见一位老先生正在教导孩童:“……所谓‘格物’,便是要探究事物的道理。天为何会下雨?因为水汽蒸发,遇冷凝结。我们若能掌握这个道理,便可预测天气,甚至修建水库,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备干旱。此乃人力胜天之始也……”
    “一派胡言!”
    苟元天君勃然大怒,现出真身,神威如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