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理论,都是建立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基础上,我们从佛陀的方便教法来看,从因缘上,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才会有十法界的差别;但是这个是从心的表层来说有差别,佛是功德庄严,我们是业障深重。但是这个心佛众生这个心,是指着他的本性,就是佛心的本性跟众生心的本性,是没有差别的,那这就讲到所谓二空真如的道理,所以我们看这个心态,有表层的心态跟理体的心态。
等觉菩萨对二空真如已经证得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但是他还有一部分没有证得,特别是那个微细的、俱生的这些我空、法空的真如,那个俱生的烦恼还没有断除,所以他对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还不能完全明白。所以你看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只要讲本尊相应的,没有一个菩萨敢讲话,到了流通分也不敢交给菩萨来弘传,绝对不敢。
你说普贤菩萨可以弘传《法华经》《华严经》,可以;你看《阿弥陀佛经》的流通分,是六方诸佛来弘传,六方诸佛在虚空现前。这种大圆满、大手印本尊相应的法门,只有佛陀跟佛陀之间可以弘传,因为它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这种平等不二的真如法门,那这个地方是大乘一个不共的法门。
问:法师上课的时候提到要一门深入,如果我们曾经立下誓愿力,要持往生咒三十万遍、大悲咒十万遍等等功课,那现在万缘放下,专念阿弥陀佛、礼拜阿弥陀佛、一心归命阿弥陀佛,这些没有完成的誓愿,应该要怎么办比较正确?
答: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前,我曾经发愿要礼拜《楞严经》十部,后来我拜了三部,当然所谓的拜是一字一拜,《楞严经》每一部有六万多字。我拜了三部以后,看来也不错,消了不少业障,刚开始有点躁动,拜到最后心就寂静多了。后来我读到《弥陀要解》,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要不要继续拜下去?后来我就想:我剩下的七部,我到净土再拜。
因为你一个人不能做太多事情,就像陈省身博士,你只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如果你不想做好事情,你什么事情都是结缘式的,那就不提了;你要把事情做好,你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因为你的精神体力有限。
你看看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没有一个人是做好两件事情的,没有这种事情。你要扣除睡觉、吃饭、打妄想的时间,这个妄想让它打累了不想再打的时候,你才可以修行,是不是?你斗得过妄想啊?它是熟境界,你的修行是生境界,是不是?所以说,你只能够先拜佛,把妄想调和一下;经行,寂静以后,才能够开始修行,这很多前方便的。所以你真正的修行很短很短,而你要做很多的事情,结果你什么事都没有做好。
就是说,你要认清楚你现在的时间不多了,而你来生又充满了变量,阿赖耶识有很多烦恼跟罪业,等着要伤害你,你现在能够做的第一件事情,先离开三界,因为三界的问题太严重了,三界火宅太严重了。
我们这样子讲,如果你对三界还不想离开,你不可能老老实实念佛,因为净土法门的特色──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一个人会老老实实念佛,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他是真的下定决心,决欲现生出樊笼,今生说什么都要离开三界。第二个、他相信他自己做不到,我现在就开始不睡觉、不吃饭,什么事情都不做,就专心的修学戒定慧,也做不到。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是实际上做不到的问题,没有办法断惑证真。
当你是真的想要离开三界,当你也知道你现实的情况做不到,只有弥陀的本愿可以救拔你,那个时候你念佛就有希望。
其实我们这个净土的课程一路走来,就是一直在告诉你这个观念:第一个、离开三界很重要;第二个、你做不到。就是告诉你这两个观念,这个时候,你对阿弥陀佛的圣号,才能够死心塌地的、老老实实的,所有的妄想通通不要打了、通通放下,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到最后就是四个字──老实念佛。
我在想老实念佛,老实这两个字,应该是要经过学习以后,这个人才有办法老实的,是整个经论通达了以后,把所有的因缘都做过比较以后,这个人的心老实下来,死心塌地的,所有妄想都不再打了。如果这个人完全没有学习经论,你说他可以老实念佛,我不太相信的。
他的表层意识可能不打妄想,但是他内心很多微细的疑惑应该是存在的。为什么我要念阿弥陀佛?我还有很多选择,我为什么不念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他心中有很多问号。你带着很多的问号来念佛,你的力量是大打折扣的。所以讲临终十念,为什么临终十念能够往生?下一个问题就提到了,因为那个临终十念,是真实的信心,没有任何虚妄,那是完全真实的信心,一个实心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净土法门很强调正念。本尊法门是很重视心理建设的,我希望在净土课程,大家好好体会一下,为什么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一再强调?为什么六方诸佛要出来证明?为什么历代祖师,唯识宗的祖师、天台的祖师,连律宗的祖师灵芝律师,都弘扬净土?几乎所有的祖师,到晚年以后,他们的选择都是相同的?这个地方就是你要弄清楚的。
当然这个都是要经过学习的,没有一个智慧的产生,是靠我们的胡思乱想想出来的,绝对不可能。所以断疑生信,要从闻经而达理。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