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净土十疑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拨出时间,来研究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来加强我们心中的观照。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自己的观照。
    好,我们看讲义的甲四,偏求一土疑
    这当中有一个问答,我们看:
    乙一、征问
    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念西方弥陀佛耶?
    这段的意思就是说,假设我们今天是一个三宝弟子,我们的心情,以一种平等的心念来求生一切的净土,也以平等的心念来忆念一切的佛,这样才是圆满的。为什么要偏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阿弥陀佛在十方诸佛当中,他有什么特别点,这个就是很重要。
    其实净土法门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它是仰仗本尊的加持力。既然我们今天要对阿弥陀佛生起不共的皈依,你一定要相信说,为什么我选择阿弥陀佛,不选择其他的佛;念阿弥陀佛,跟念其他的佛有什么差别。这个我们应该在真实的皈依弥陀之前,有一些正确的判断。
    那么我们看这个回答的地方。
    乙二、释疑
    我们解释这个疑惑。释疑当中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故能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释迦大师一代说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等,数十余部经论文等,殷勤指授,劝生西方,故偏念也。
    第一段的理由就是说,在十方诸佛当中,我们既然讲本尊相应,身为一个凡夫,我们为什么单单选择阿弥陀佛当我们的本尊呢?这个第一个理由就是,“凡夫无智,不敢自专。”这个是智者大师的谦卑。
    智者大师说,我是一个生死凡夫,我没有这么高深的智慧,来观照诸佛的差别,所以我对这个问题不敢妄加的揣测;我能够回答的就是专用佛语,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应该要遵循佛陀的教法。那么什么叫专用佛语呢?因为从我们大乘的传承当中,假设我们今天心平气和地打开大藏经,“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当然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当中,也有很多的教法是忆念某一尊佛,到某一个净土去,但是在整个大乘的教法当中,要我们偏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比例,这样的经论是最多的。
    这以下举出几个例子了,比如说《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等,数十余部经论文字。当然经过日本学者的研究,在我们藏经当中,讲到要劝我们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而求生净土的,有一百一十一部经典。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占的比例是相当的高。
    这个地方是说,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相信自己的智慧是有障碍。因为我们的智慧,其实从唯识的角度,我们的智慧的获取,是靠我们的六根,靠眼睛、耳朵、鼻子,这个六根的观察,去吸收一些资料、资讯。但是我们的六根是有障碍的,我们眼睛,一张纸就把这个眼睛障碍了。所以我们在选择法门,绝对不能够自己自作主张,要尊重传承。
    在台湾也有一些道场,也鼓励人家念南无毗卢遮那佛,其实这个都是自作主张;因为我们看中国的整个大乘佛法的传承,没有历代的祖师弘扬这个法门。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登这个高山,我们不必说买一个镰刀,自己去开路,没有必要。你跟着自己的直觉去开路,也可能会开出一条路,但这条路可能会有危险,也可能是一个不通的路。换句话说,这一条路,历代的诸佛、历代的圣贤已经完成了这条路的规划,我们只要遵循这个道路就可以了。就是我们刚开始念阿弥陀佛,第一个仰信释迦牟尼佛的圣言量,这就是第一个理由。
    我想我们今天在遵循教法之前,我们应该对佛陀释迦牟尼佛有一些认识;身为一个佛陀,我们所谓的佛,当然是所谓的一切智者,他对诸法的实相是通达的,所以他所讲出的话是真实语。真实语在佛法的意思就是,它不增不减。他讲出这句话来描述这个相貌,这个相貌它不增加一点,也不减少一点。这些的能力,佛弟子里面就做不到。
    你譬如说佛陀在世的时候,目犍连尊者在弟子当中是神通第一。比如说在毗舍离国,有一次目犍连尊者他在印度的小国家叫毗舍离国。印度当时有十六个国家,它不是统一的状态。那么他在毗舍离国结夏安居的时候,遇到了旱灾,好多天都没有下雨;这个时候很多弟子就去做法会,有些外道就找外道的法师做法会。佛弟子就跑到僧团来,就请教目犍连尊者,说我们这些农作物都没有这个水,都没办法过活了,您老人家看看,这个旱灾还要维持多久。
    那目犍连尊者他入禅定以后观察,他说这个旱灾七天后就解除了,大家很高兴,七天也不是很久,大家就回去了。但是七天以后还是没有下雨,那么弟子们就开始讥嫌,说这个目犍连尊者打妄语。那么就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