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净土十疑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不同的影像,但是月的本体是一个。所以所谓的如是无碍智,诸佛的功德成就了等正觉,他普现在一切的国土当中,所成就的佛的功德是没有差别。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看第三段的结示: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这个地方观念很清楚,我们就不再消文了。
    这个地方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成就圆满的功德,但我们凡夫的心是一种有所住,有所得。所以我们看事情,看这个人生,是一种对立的,分割的。你跟我不同,我跟你不同,是一种分割的生命,是个体的生命。所以我们就很容易产生错觉,当我们在忆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功德不够,好像必须要念地藏王菩萨,念观世音菩萨,来补充这个不足的这一部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把这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好像有所欠缺的感觉。事实上,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蕅益大师说,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法界众生,一尊佛就可以全部把他度圆满,不必十方诸佛。从理论上来说,这个世间上只要有一尊佛,就可以把地上的蚂蚁众生,乃至于天上的飞鸟,所有的众生全部都可以度尽,佛陀的智慧能力是没有障碍。但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事实上不可能,为什么?因为因缘的力量不同。佛陀要度化一个众生不是单方面的;就像是月亮,月亮的心情是随时准备跟众生感应道交,但是你不准备水,这个月亮的影子不可能出现,要千江有水,才能够千江月。所以虽然理论上一尊佛的功德是普遍一切,但是因缘有差别;那么就着往生净土来说,念阿弥陀佛的因缘是最为殊胜。是这个意思。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叫做乔萨罗国,这个乔萨罗国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频婆娑罗王他有一个大臣,年纪大了都没有儿子,这个大臣就向这个树神祈祷,后来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一出生的时候很有福报,可能过去很有善业,身相庄严;而且他一出生的时候,地上就涌出一只象,金色的象。这个大富长者子就每天骑着这个象到处跑,所以大家就给他一个外号叫象护,有象保护。
    当然这个古时候的社会,有钱人有福报的人,都是跟有钱人在一起,上流社会都是跟上流社会在一起。这个象护,他就经常跟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就是太子,经常在一起玩。跟那些王公大臣,他们不要工作到处玩乐。那么有一天,这些公子哥就说了,我们大家讲一讲自己家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宝物。他就说他家有什么宝物,他家有什么宝物。到了象护的时候,象护说,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就出现一只象,金色的象,全身放光的象。那么这个象它每天的排泄物都是黄金。阿阇世王听了,哎呦,这个东西是个宝。阿阇世王就告诉旁边的侍者说,你帮我记住,有一天我当皇帝的时候,我要把这个象夺过来。
    后来阿阇世王,大家都知道,阿阇世王后来为了夺王位,就杀父。把他的父亲给关起来,把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关起来饿死,所以他是犯了逆罪。那么这个时候,阿阇世王做了国王以后,这个旁边的侍者说,国王你以前的时候要我提醒你,你做了国王要夺那个金象。他说对,阿阇世王他就发了一个请帖,一个帖子,去邀请象护来王宫吃饭。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大臣他就知道,他说儿子你不要去,阿阇世王是一个坏人,他连父亲都敢杀,你这顿饭不要去吃。象护说有什么关系呢,他以前是我的朋友,我应该要去。
    象护骑着这个金色的象,就到王宫去应供。吃完饭的时候,阿阇世王说,象护你一个人回去就好,象就留在我王宫好了象护没办法就一个人回去。但是这个象护的果报是一种善业的招感,是不能夺取的。所以当这个象护回到家以后,这只金象也同时在王宫消失,在象护的家里面地上又涌出来了。当然这样子就触恼了阿阇世王,阿阇世王恼羞成怒就生气了。那么这个时候,他父亲就说,你看,我叫你不要去吧。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出家。
    在古时候触犯国王的法律,只有出家能够免死罪。象护就因为这个因缘出家了。出家以后因为有善根的缘故,后来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一个出家众就不能骑着象,他在托钵的时候旁边就跟着一个金色的象。他一托钵回来的时候,在修行的时候,很多的信徒,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坐游览车去寺庙,不是请问佛法是看这个象。经常这样干扰,比丘就讥嫌了,就把这件事报告佛陀。比丘说,我们的修行,经常有人来看象护比丘的象,吵得我们都不能修止观。佛陀就把这个象护比丘叫过来说,这只象是因为你过去的善业招感的,你现在成就阿罗汉了,你就不要这只象了。你跟它说,仁者,汝去。你出去念三遍。象护比丘就照佛陀的说,念三遍,这个象就消失了。
    那么比丘就问佛陀说,象护比丘是什么因缘有这个金象,是什么因缘能够出家而成就圣道呢?佛陀说,在迦叶佛的时代,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一尊佛的时代,有一个商人,这个商人做完买卖以后,赚了一点钱。在回家的路上他刚好经过一个寺庙,有法师讲经,他就去听了一会,听了很欢喜,就把这个钱供养三宝。那么供养三宝,他到大殿去的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当来下生的一尊佛,在娑婆世界的贤劫的千佛准备降生的时候,都是在兜率天坐六牙白象。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一生补处的菩萨,就像弥勒菩萨,他是坐一个六牙白象。但是那个白象因为年久失修,表面有点剥落了;他就把这个钱用来做这个象的修复工作,又彩上黄金;因为这样的因缘,生生世世遇到了三宝,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得度。
    所以说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的学者,我们的重点是在临终的时候跟弥陀感应道交,那么跟弥陀的因缘就必须要深厚。就是说你跟三宝虽然广泛的结缘,是非常好,但是假设我们今天是求生净土的时候,你忆念阿弥陀佛的因缘要特别的多,因为佛菩萨要度化一个众生,这当中必须要有因缘,没有因缘的力量,佛菩萨没办法度化。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虽然诸佛菩萨的功德是一样,但是从因缘上,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先选择一个下手。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