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明镜可以照心,意为肝胆相照,心如明月。是以拜堂礼首先就是望镜展拜,以示新婚夫妻坦诚以待。
朱寅和宁采薇对着堂上镜架上的大铜镜,拱手前推,连拜三次。
“望镜礼毕!”傧相喊道,“新人就位!再行拜堂礼!”
拜堂礼古代往往在黄昏举行,所以又称婚礼。只是如今早就不限在黄昏了。否则各处城门一关,来吃酒的客人都没法回家。
朱寅和宁采薇都有点激动,这就要正式拜堂了。
两人早就知道,拜堂礼分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所谓的高堂,指的是祖宗父母,不仅仅是父母。
铺着红地毯的大堂上方,点着亮晃晃的龙凤花烛,最中间面北朝南,供奉着天地神明的牌位。
金丝楠木屏风两边,站满了婚礼执事,各自捧着婚书、鸳鸯合卺杯、食盘、箸、剪刀、锦囊等物。
朱寅和宁采薇一起跪下来,对着天地神明的灵位跪下,叩首的同时两手抱拳往上推,高过头顶。
傧相道:“拜......再拜...起!”
如是者三,拜天地就结束了。
相又道:“请新人去祠堂,二拜高堂!”
接着喜娘就献上一根红带子交到宁采薇和朱寅手里,两人各执一端。然后朱寅就拉着红带子,牵着宁采薇去附近的祠堂。
这就叫‘千里姻缘一线牵’。
大家族婚礼二拜高堂,多是在祠堂举行,少有在正堂。
很多人也都跟着来到祠堂观礼。
朱寅牵着宁采薇到了祠堂,在灵位前一左一右的各自就位。
相唱道:“二拜高堂!”
两人再次下拜,和拜天地一样,两手都是往上推,高过头顶。
接着,就是夫妻对拜了。
“新人就位!”傧相拖长声调道,“夫妻对拜!”
朱寅和宁采薇面对面站立。宁采薇率先跪了下去,朱寅却是站着。
朱寅虽然站着,没有立刻下拜,可他也知道这是礼。
没错,所谓的夫妻对拜,起源于汉朝,向来是女方先下拜,然后男方在女方拜过之后,再对女方下拜还礼。
是一前一后,不是同时下拜。
所谓同时下拜,那已经是民国时期的事情了。
但见宁采薇跪在地上,右手左手的两手齐胸平举,然后再收回双手,贴在地面,最后手、额相碰的叩首。
等到宁采薇已经完成了叩首,朱寅也跪了下来,对着宁采薇同样跪拜。
朱寅很想同时和宁采薇对拜,但如果他这么做了,就是“失礼”、“非礼”,和封建礼教公然作对,最少礼部的官员一定会弹劾他。
这种蠢事朱寅怎么会干?有些事情,只有大权在握才能去改革。
“起!礼毕!”相唱道。
虽然夫妻对拜是女先男后,却是同时起身。这个规矩已经有千余年了,只是在则天皇帝在位时,短暂的改变过。
行了拜堂礼,两人就完全是夫妻关系了。但还没有结束!
两人礼毕站起,傧相又唱道:“新人??行执手礼!”
朱寅和宁采薇同时伸出双手,宁采薇手心向下,朱寅手心向上,双手相执握。
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果说拜堂礼是肃穆庄重的话,那么执手礼就很亲近、松弛,表示新人之间距离拉近了。
朱寅和宁采薇执手握住对方熟悉的手,都是心中慰帖踏实。
他感到她的手很软。
她感到他的手很暖。
看到两人面对面执手,相又按部就班的唱道:“新人??行沃盥礼!”
捧着铜?和手巾的执事一起上前,请两人净手。
两人在一个铜?里洗手,又用同一块手巾擦干,这个盥礼也就结束了。
相又道:“新人????行同牢礼!共食黍稷,同甘共苦!”
所谓行同牢礼,就是一起吃饭,表示是同甘共苦,一起祭祀的一家人了。
沃盥净手之后进食,也是华夏古礼。
随即,一对捧着食盒、箸筷的执事上前,献上筷子,打开食盒。
食盒中是黍、稷制作的饭,以及煮熟了的猪肉、羊肉、牛肉。
朱寅知道宁采薇的口味,肉食不光煮熟,还炸出了油,吃起来有点焦。
两人拿起筷子,在同一个餐盘里,象征性的吃了一点黍稷饭和三牲肉,就停了筷子。
于是,同牢之礼也完成了。
明朝的同牢礼已经简化很多。这要是在我大周,同牢礼可是要真正坐下来吃一顿饭的,光是这个吃饭环节就要花很多工夫。
相见两人放下筷子,立刻唱道:
“新人??行合卺礼!”
两个执事上前,一个持鸳鸯合卺玉杯,一个手持酒壶。她们一边倒酒一边唱道:
“交柯并茂,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