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爷回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寅成了太子太保,不但资历高了很多,就是待遇也好了。可以享受太子太保的俸禄、服饰、车马、礼仪。
    当然,朱寅如果想低调,也可以不享受,只享受侍郎的待遇。
    更重要的是,太子太保有了功绩,就有升少师、少傅、少保的资格。三孤一到手,三公就有指望了。
    可朱寅也知道,这个太子太保和兵部侍郎,是本该封的爵位换来的。
    对其他人来说,世袭罔替的爵位当然比太子太保,兵部右侍郎划算太多。可对朱寅而言,却又不一样了。
    他可是立志于夺权篡位的有志青年啊,在乎万历封爵?
    你特么爱封不封。
    封当然好,不封拉倒。
    朱寅从袖子中取出一卷文书,上面是一个个名字,都是这次随他出征西北的将领。
    作为主帅,朱寅当然要表奏他们的功劳。这个名单,先给沈一贯过目,让沈一贯有数。
    沈一贯接过来一看,皱眉道:“怎么这么多?这有四五百人吧,你都要保举?朝廷又不扩军,哪里有那么多军职安置。”
    朱寅笑道:“这些都是西北立了功的,很多人都是朝廷必要授官的。比如这个赵率教,本就是武举出身,这次只率一哨兵就杀敌过百,怎么也要授个守备官吧?”
    “军职实缺不够,那就先记名。总不能寒了将士的心。听说祖承训已经在朝鲜大败,仅以身免。要保住朝鲜,朝廷势必会再发大军。再要用兵,还不是要靠他们?”
    沈一贯沉吟一会儿,“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实授,其他都只能记名。你很快就是兵部侍郎,自己到时拟个条陈,大司马石星准了,再向内阁上牒文。大差不差,朝廷都能允你保举。”
    朱寅笑道:“那就劳烦先生了。”
    武将选拔任免,虽然本就是兵部负责,可还是要内阁和皇帝通过。
    沈一贯忽然问道:“你写给老夫的信中,提到了庆王世子朱帅锌之事。此人若是在西域成了气候,又侵犯河西,那朝廷一定有人弹劾你除恶未尽。”
    “孩儿知道。”朱寅皱眉,“可朱帅锌早就想逃走;准备的很足,孩儿还没到凉州他就抢先跑路了,想追都难。”
    “再说没有圣旨,孩儿也不敢率军杀入西域。”
    沈一贯道:“那就但愿朱帅锌被西域的胡人杀掉,不要折腾起风浪。否则西北之事还没完。”
    朱寅叹息一声,“先生,这次朝廷否了郡县甘肃、收复西海之议,将士们都想不通,大家都有怨言。”
    沈一贯摇头道:“最有怨言的是你吧?你收复河套,朝中就有人反对,要不是你的金银缴获及时送到宫里,皇上也未必能允了你。你已经收了河套,蒙古诸部震动,若是再收西海,鞑虏就会联合起来和朝廷为难。
    “至于甘肃恢复郡县,说起来简单,办起来何其难!偌大的甘肃镇,两百多万人口,本都是卫所管理,又是边地,突然改成郡县,那些世袭军官怎么安排?你朱雅虎来养么?他们没了权势,也就只能造反了。”
    朱寅笑道:“怕是还有每年过手的大量军饷、钱粮、商贸抽成,很多人吃的满嘴流油,恢复郡县就会大受影响。”
    沈一贯眼睛一瞪,“那又如何?这种事情是你能操心的?老夫都有心无力!动了他们的好处,他们会善罢甘休?”
    “雅虎啊,什么是做官?做官就是管你能管的,管你该管的。官场容不得一腔热血的多管闲事。你记着,任何时候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何时能做到本分无为四字,也就得其精髓了。”
    朱寅道:“先生训诫的是,学生记住了。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如今先生为朝鲜之事日夜操劳,还请善自珍重。”
    沈一贯道:“朝鲜之事么...朝廷已按照大司马的意思,派出沈唯敬和倭寇谈判,希望倭寇退兵。”
    朱寅冷笑道:“倭寇是不会退兵的,丰臣秀吉本来就是为了侵略大明,朝鲜只是个跳板罢了。”
    沈一贯点点头:“朝廷已经知道倭寇是为了侵占大明,当然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在辽东集结大军,一方面继续和倭寇谈判,能拖延就拖延,缓兵之计才是眼下最紧要的。”
    “先期入朝者,已经兵败回国。据祖承训说,侵朝倭寇不下十万。朝廷若不派遣数万精兵,保住朝鲜千难万难。”
    沈一贯说到这里,不禁眉头紧皱。眼下抗倭卫朝是朝廷头等大事,千头万绪。可最难的还是无法统一意见。
    朝鲜若是保不住,那就不仅是天朝上国丢脸面的事情了。倭寇占了朝鲜,就如蒙古一般,成为大明心腹大患。
    想不打都不成啊。
    朱寅摇头道:“先生,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为何朝廷想的是保住朝鲜,而不是反攻倭国,灭其社稷?”
    “反攻倭国,灭其社稷?”沈一贯笑了,“雅虎啊,你这个念头不说是穷兵黩武,也是异想天开。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