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越来越管不住妹妹了。
因为妹妹找到了小老虎撑腰。
宁清尘又得意的对朱寅说道:“怎么样啊小老虎?是我赢了吧?”
朱寅也很无语。虽然他赞同宁采薇的做法,可还是对宁清尘笑道:“是你赢了。”
宁清尘又道:“立即大量收购雄黄、雌黄、羚羊角、矾石、艾蒿,苍术等药物。咱们药园里有的也要买,因为我们药园的产量肯定不够。”
五月底,朱寅终于按计划升入高级班,进入率性学习深造。
不到一年,他就历经广义堂、修道堂、率性堂,走完了别人四年要走的路。
五月的月考,他第一次拿到了八个积分的成绩。
按照大明国子监的制度,拿到了八分,就满足了参加乡试的条件之一。
六月、七月的月考,他有信心拿到九分。
在沈一贯的严格教导下,朱寅完成了四书五经的所有破题,半年累计破题五千多次,八股文水平提升很快,已经不比那些老资格的岁贡生差了,甚至接近副贡的火候。
就是朱寅阅读自己的时文,也会觉得“四平八稳,圆润典雅,老气横秋”。
甚至,在写八股文的时候,心境居然不由自主的变得圆润沉稳、保守老成、谨小慎微起来。
好像变了一个人。
似乎不在这种心境下,写出来的八股文就锋芒毕露,失去了八股文的那种“圣人味道”。
朱寅早就明白,八股文会潜移默化的塑造,改变人的性格和思维。也就是所谓的“奴化”、“驯化”。
美其名曰:教化、教育。
像徐谓这种洒脱不羁、不拘礼法的人,考不上举人真是太正常了。这种人的性格色彩太强烈,太自信,太自我,也就写不出“优秀”的八股文。
朱寅能写出,是因为他比徐谓要隐忍的多,能屈能伸。
所以,徐谓看到朱寅的八股文,忍不住摇头道:
“写的什么东西?装模作样,似是而非,言之无物,冠冕堂堂,这也叫文章?”
沈一贯却是笑道:“你看不上的时文,反而考中的机会更大。依我看,雅虎的时文已经不错了。”
他提醒朱寅,不要受到徐文长影响,按照自己教授的法子一心备考便是。
朱寅秘密将复习重点放在《中庸》上,买了南京能买到的所有关于中庸的四书义时文,都是历届的举人、进士写的。
当今朝中主要的翰林官、春坊官的文章,他都买了看,一一揣摩,常常闻鸡起,夜深而寐。
因为主考官,就出自这些人。
六月初一开始,朱寅停了宣社雅集活动,一心备考。
就剩下两个月的备考时间了,必须要全力冲刺!
六月六,晒红绿。
六月初六是天贶节,也叫虫王节、姑姑节。
天天贶节的风俗,有士子晒书,女子晒衣,小孩洗头,娘家接出嫁的女儿回家。
这天,朱家的书全部晒了出来。
除了朱寅的四书五经,还有徐谓的字画书稿,戚继光的兵书等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徐谓的《夏神记》书稿。
他看的很紧,尤其提防戚继光。
《夏神记》已经写了半年多,二十多万字了,越来越精彩。
菩提和他的弟子石猴都出来了。
看到《夏神记》的书稿,朱寅立刻想到了西游记,想到了吴承恩。
吴承恩也是神童,少年成名。可他天性纯良,不为官场所容,始终不能中举,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儿子夭折,发妻早亡。他孤独的活到八十三岁高龄,晚景凄凉无比。
朱寅知道,《西游记》是吴承恩死后十年,才于1592年在世德堂出版。
此时的《西游记》文稿,藏在淮安吴承恩故居射阳?,应该在吴承恩族人手中。
这也是为何,朱寅一开始就不相信《梅瓶金》的作者是王世贞,而是命运多舛的徐渭。
每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的作者,都是身世坎坷的落魄文人。
王世贞这种家世豪富的高官显宦,没有写出伟大作品的心境和耐心。
因为吴承恩家贫,所以生前无钱出版《西游记》。死后书稿被卖了。
世德堂乃南京印书名社,很多书籍都在世得堂付梓出版。可世德堂出版的西游记,却没有署名。
可见《西游记》文稿是被人买走了。但买稿人没有冒名作者,也未必是高尚,而是不敢署名。
这导致《西游记》的作者,后世数百年都是谜,作品还有很多缺失。
直到民国初年,才被考证出作者是吴承恩。
后世的西游记,有二十多万字是后人补写的。至于补写的内容,朱寅觉得一般。
想到这里,朱寅立刻唤来周德嗣,吩咐他带人去淮安办一件事。
购买《西游记》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