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建庶人和吴庶人?”朱寅神色一凛,没想到田义会提到这个敏感的话题。
难道田义猜出了自己的身份?
不会吧不会吧?
就是宁采薇此时也有点紧张起来。姑父难道发现了小老虎的破绽?
却听田义继续说道:“老夫身为司礼监掌印,有权查阅历年旧档。三年前,老夫在皇史?石室查阅密档,发现世宗时期,锦衣卫都督陆炳的一封揭贴。”
“陆炳在揭贴中,奏报了建文帝后裔建庶人,建文帝之弟吴王后裔的事情。建庶人改姓建,吴庶人改姓吴......”
“...不过,建氏和吴氏都是朝廷知道的,并不是秘密。直到九十年前,还有名士缪恭,奏请孝宗封建庶人,吴庶人后裔为王,孝宗没有采纳,但也没有治罪。”
“建庶人和吴庶人虽然还有后裔在世,却早已沦为平民百姓,泯然众人矣。所以,陆炳密奏中提到的建庶人和吴庶人,其实不是关键。关键是他提到了远在南洋的建文后裔!”
朱寅听到这里,不禁眉头一跳,随即露出惊讶之色,“南洋还有建文后裔?”
田义并没有怀疑朱寅,“那是陆炳的密奏。陆炳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尤其是对于侦缉、查案等事,可谓才能卓著。若论搜集机密的本事,陆炳之才无人能出其右。他的密奏,多半是真!”
“密奏中说,建文帝在南洋岛国的后裔改为吴姓,早就不姓朱了。凡是南洋吴姓海商,都是可疑之人。更令人惊讶的是,陆炳提到了正德年间的几件大事。”
“正德年间,宁王之乱、安化王之乱、刘六刘七之乱、四川之乱,共有四次大乱。而且都发生在数年之间。这难道是巧合吗?要知道,那时距离弘治中兴还很近,为何短短几年,就连接发生大乱?”
朱寅听出名堂了,忍不住问道:“难道陆炳查到,正德年间的大事,和建文帝在南洋的后裔有关?”
“不错!”田义神色诡异的点头,“这就是陆炳密奏最重要的事。陆炳查到,当年正德朝的四大叛乱,都有一个影子在起作用,这个影子都姓吴,都和海商有关。陆炳觉得这不是巧合。”
“他查阅当初的各种线索,终于查到了南洋吴氏,进而又查到,南洋吴氏很可能就是建文帝的后裔。”
“为了印证这个猜测,陆炳亲自去了南京皇宫,仔细检查每一寸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早就坍塌的地道,那地道虽然坍塌,可仍然能看出是通往宫外的某处江边。
“陆炳几乎可以断定,建文帝当年在宫中纵火只是障眼法,他真实的结局不是火,而是水!他并没有自焚火海,而是水路逃遁。”
“实际上,当时成祖爷就不信,担心他逊国伏戎,多次派郑和去南洋查访。陆炳的追查,也算是坐实了成祖当年的猜测。”
“没想到一百年后的正德朝,建文在南洋更名换姓的后裔,居然以海商的身份潜回大明,参与支持了四件叛乱!”
“宁王、安化王、刘六七等人的叛乱,发生在短短几年之内并非偶然。而是背后有一双推手!”
“只是,这些叛乱全部失败...”
朱寅听到这里,忽然想到祖上秘密流传的一个传说,那就是五世祖吴翠的故事。
按照家族密史,五世祖吴翠,是太祖六世孙,孝康帝五世孙,建文帝四世孙。因为家谱从长房孝康帝(朱标)算起,所以又称为五世祖。
家族传说中,五世祖吴翠是家史上最厉害的人物。吴世祖很高寿,活了八十八岁,大概出生于成化初年,薨于嘉靖末年。
吴善于经商,亦商亦盗,不但积累了巨额财富,还是南洋满剌加、爪哇两国的国相,长期执掌两国大权,使得吴氏家族成为南洋第一高门。
传说当时横行东洋、南洋的大海盗,很多都是五世祖的部下。
葡萄牙侵入南洋后,连灭数国,吴氏家族损失惨重,这才急剧衰落。倘若不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吴氏家族绝对有机会篡夺的国政,在南洋建立一个华人统治的海明王朝,这也是五世祖吴翠的毕生宏愿。
家史甚至传说,是他暗中策划刺杀了正德。嘉靖南巡时,他也曾经策划刺杀,差点得手。
传说中他的计划,是利用正统以来几代皇帝子嗣稀薄、近支凋零的弱点,干掉正德和嘉靖,引发藩王争位。
他还派人打入各藩各地,诱导别人造反。只要局势一乱,蛰伏在南洋积蓄力量的吴氏,就有机会卷土重来了。
可惜,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当然,这些都是家族秘史中的传说,到底有多大可信度,朱寅一直很怀疑。
可是此时听到田义的话,他忽然发现,家史中关于五世祖的传说,很可能不是编造的故事。
应该是真的!
田义道:“陆炳上奏之后,世庙有心派人出海对付吴氏,只是远隔重洋,海上倭寇纵横,大明没了强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