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5章 袁可立懂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卷第35章袁可立懂了!(第1/2页)
    曹文诏的募兵之法与孙传庭的截然不同。
    他一路行进,一路宣传。
    宣传陛下向百姓弯腰致谢,感念他们以血肉筑起大明长城。
    同时也宣传优抚令。
    三年免赋,军饷加倍,军人亲眷地位抬升。
    在这片被饥饿与混乱掏空的土地上,陕西的百姓逐渐回归理智。
    如此灾年,朝廷竟肯开仓放粮、重赏军人。
    百姓第一次看见了希望。
    于是大批灾民不再逃荒。
    他们开始跟着曹文诏走。
    然而曹文诏一没让这些人报名,二没造册。
    “军伍,国之利器也。欲为军人,当如军人行走列阵,当如军人律己严明。
    只要能一路随我行至西安府外,不倒、不抢、不偷者,便纳册成军。”
    这是一场行军,更是一场筛选。
    能走到终点者,才配披甲为兵。
    至于为何要去西安府外,没人知道,曹文诏也没解释。
    被崇祯亲点的周遇吉也在募兵。
    但他只往军户、猎户的村落去。
    他喜欢那种眼中有光、手上有茧的。
    他入陕最晚,却募兵最快。
    当曹文诏、孙传庭还在整编时,他已带着队伍向西安府疾行。
    ……
    此时袁可立已到陕西。
    自进陕西那刻起,他的脸色就再没好过。
    他看到的是,哀鸿遍野,饿殍满地。
    一双双失去神采的眼睛在尘土中茫然游走。
    他们不知道往哪逃,也不知道哪有活路。
    渭南城。
    袁可立坐在县衙大堂,一碗稀粥下肚,开始翻阅锦衣卫送来的密奏。
    老仆袁荣端茶上前,声音里满是心疼:“老爷,这几日您未曾歇过,怕是身子骨撑不住。
    不如明日再理。”
    袁可立今年六十五,袁荣也六十有二。
    一主一仆半生相随。
    袁可立接过茶抿了一口,声音沙哑。
    “你可知,陛下为何让我做钦差?
    又为何将那未成军的数十万兵权交于我手?”
    说着,他指向案上密奏。
    “陕西,烂了,烂透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陕西的糜烂,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
    而今,已到随时可能造反的地步。”
    袁荣叹息。
    “是啊,白水县已反,听说连县衙都烧了。”
    袁可立摇头。
    “若陕西乱,则会波及甘肃、宁夏,再到山西、河南、湖广,最后这场大火会烧到京城。”
    袁荣皱眉,显然他不太相信会这么严重。
    “你以为我危言耸听?”
    袁可立把密奏推了过去。
    袁荣看完,脸色瞬间惨白。
    “他们……他们怎么敢?
    他们怎敢为了侵吞赈灾粮,屠杀灾民!
    还以灾民首级冒充贼匪邀功?!”
    袁荣的声音都在发抖。
    他无法理解,世上竟真有如此歹毒的心肠。
    “你以为这些,陛下不知道?
    若非陛下心中有数,这些密奏,怎会送到我面前?”
    袁可立抬眼望向烛火。
    “陛下知道,比我知道得更深。
    知道陕西如今已烂成何样。
    也知陕西如今就是一个火药桶,随时会爆。
    所以,陛下让二十一卫、京营、孙传庭,皆赴陕西募兵。”
    袁可立微微一笑。
    “不错,陛下要的就是釜底抽薪。
    把陕西所有青壮尽数调出,让他们披甲成兵,吃饷得利。
    一旦成为受益者,他们就不会反,反而会维护住自身利益,成为陛下最坚定的刀。
    而那些旧的、盘踞陕西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会成为他们的敌人。”
    说到此处,袁可立发自内心地笑了。
    “我大明终于出现了久违的明君。
    老夫纵是死在陕西,也值了。”
    他放下茶盏,目光重新望向京师的方向。
    “现在,你知道陛下为何派我来了么?”
    未等袁荣回答。
    袁可立缓缓吐出三个字:
    “犁……一……遍。”
    袁荣身子一颤。
    这一刻,他懂了。
    犁一遍,不是杀光陕西的百姓,而是把这片土地上那些旧的既得利益者犁一遍。
    所以陛下才让他统辖曹文诏、周遇吉、孙传庭。
    因为陕西的兵最懂陕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35章袁可立懂了!(第2/2页)
    他们是最合适的刀。
    这一遍犁下去,将斩尽旧秩序、旧权贵、旧利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