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成功了!轨迹分叉!概率云扰动!”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激动地喊了出来,声音带着哭腔。
总控中心内,瞬间爆发出压抑已久的、雷鸣般的欢呼和掌声!许多人相互拥抱,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测试的成功,这更是一次信念的胜利!它用冷冰冰的数据和最理性的模型,证实了那源自先民精神的不屈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李靖的嘴角,难得地勾起了一抹细微的、却真实存在的弧度。白起冷哼一声,但眼中那嗜血的红光中,多了一丝对于这种“无形交锋”的认可。林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手中的洛书清辉流转,与屏幕上的数据变化隐隐呼应,仿佛在为她所守护的“道理”与现实的交汇而欣慰。
陈远没有欢呼,他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掌心因为用力而留下了深深的指甲印。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屏幕上那昙花一现般的轨迹分叉,大脑在飞速地分析着刚才试验中收集到的海量数据。
“记录所有分叉轨迹的诞生条件、持续时间、强度峰值以及与‘能动性输入’强度的对应关系!”他冷静地下达指令,声音依旧平稳,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激荡,“重点分析导致轨迹最终湮灭或回归主流的限制性因素!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能动性’,在什么样的节点介入,才能产生更持久、更具决定性的影响!”
他转向众人,脸上露出了进入工作状态的专注神情:“诸位,我们证明了‘变量’可以影响‘系统’,这仅仅是第一步!就像大禹治水,找到了疏导的方向是成功的前提,但接下来需要的是更精确的河道开挖、更坚固的堤坝建设!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扰动效应,从‘可能’变为‘常态’,从‘微弱’变为‘显著’!”
他调出了“道理反应堆”的策略推荐界面,上面已经开始根据刚才的测试数据,动态生成一系列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命运干预”方案建议:
方案A(聚焦强化):建议集中更高强度的“文明能动性”于单一关键节点,尝试在“宿命”轨迹上制造一个足够大的、暂时性的“缺口”或“缓冲区”。
方案B(多点渗透):建议将“能动性”分散注入命运网络的多个次要节点,通过量变引发质变,逐步削弱“宿命”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方案C(共振放大):尝试寻找与目标命运轨迹存在天然“共振频率”的特定“道理”(如某种特定的“生机”或“希望”意象),通过共鸣效应,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较大的扰动。
“李靖将军,”陈远接通通讯,语气充满了战略家的自信,“基于初步测试结果,我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在‘命运’层面进行战术级干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请求授权,启动更高强度的、针对性的‘命运干预’行动,目标——延缓‘虚无’领域的整体扩张速度,并在其边缘区域,尝试建立小范围的、稳定的‘可能性绿洲’!”
他的请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防御或理论验证,而是包含了明确的反击意图!
李靖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回复:“准予执行。白起部、林璇道友,全力配合陈博士行动。此战,关乎信念,亦关乎存亡。”
命令如山。昆仑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第一次将它的“火力”,从能量、物质、规则层面,转向了那更加玄奥、却也更加根本的——“命运”与“可能性”的维度。
陈远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那与整个文明相连的力量,以及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他不再是那个在“神性”面前感到窒息、在“宿命”面前陷入绝望的科学家。他是理念的架构师,是命运的干预者,是手持先民传递下来的精神火炬,敢于在注定的黑暗长夜中,点燃星星之火的……文明之子。
他看向星图上那片庞大的“虚无”,目光锐利如刀。
“那么,就开始吧,”他低声自语,仿佛在对那无形的对手宣战,“让我们来看看,是你们的‘宿命’更加坚固,还是我们的‘能动’……更加强大!”
命运的抉择,已然做出。人类文明,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却闪耀着不屈光辉的……抗争之路。
(第九章完,字数约8200)
本章核心推进与亮点:
承上启下:简述了先民精神激励后的昆仑状态,并将重点从精神激励转向战术工具构建。
量化与实践:核心情节。详细描写了陈远团队如何通过“道理反应堆”和“信息扰动”,将“文明主观能动性”这个抽象概念,进行量化并应用于实际测试。
测试过程与结果:细致刻画了针对Theta-7星系的“命运干预”测试,重点突出了“命运轨迹分叉”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用数据和模型证实了“变量”能影响“系统”。
团队反应:描写了测试成功时团队的激动反应,凸显了这一成果对于信念巩固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