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基本都是很清贵职位。
纪关山其实并不是清流一派,却是朝野内外人人都知道的贤臣,真正的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那种。
当年大启和蛮族打仗,打到一半,蛮族其实就已经准备投降了。只不过一开始派的是鸿胪寺内的杨党去和谈,也不知道杨党是怎么想的,谈到最后,竟准备答应蛮族称臣的条件是大启要把北疆军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土地再无偿的还回去。
偏偏先帝也有了答应的趋势,因为打仗真的很烧钱,他不想再给北疆军投入更多的银两了。他也不想要占回来的清苦土地,那边被蛮族占据多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治理开发,税收又只是杯水车薪。
先帝算了一笔账,心疼的好些天都睡不好觉。
但拟定的条约不甚走漏,引起了全国上下极大的震荡,甚至差点引起北疆哗变。都不是北疆王有什么想法,真就是下面的人不能忍了。他们表示,兄弟们在老皇帝抠门的粮饷下饥一顿饱一顿的也就算了,几乎是用血肉人命去填才好不容易把当年失去的八个州郡拿回来,结果你皇帝老儿轻飘飘的一句说还回去就给还回去了?凭什么啊?
当然,最后北疆军海是没有反的。
因为纪关山制止了先帝这个丧心病狂的和谈想法。纪老爷子也是个硬核文臣,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套对先帝没用,先帝真的要一意孤行了,索性就拿出了当年景帝的御赐之鞭杀入宫中,他当然是不敢打皇帝的,只是当着皇帝的面杀了当时的国师。
对方正是大启最大的内奸,早早就与蛮族有了勾结。也是他的一味鼓吹,才让本就抠门的先帝动了克扣军饷、乃至屡屡为难北疆军的心思。
也是这位纪大人,压的先帝和杨党不得不放弃和谈,这才有了后面北疆军的接连大捷,彻底打服蛮族,换得了大启今天的稳定生活。
清流派在这个时候抬出来纪关山的意思一目了然,不只是小皇帝,包括整个北疆军一系的将军们态度都不一样了。
因为纪大人当年是真的豁出命在为北疆军据理力争,他拿着景帝遗物进宫斩杀内奸时,根本就没过自己还能活着回来。只不过先帝虽然记仇但好面子,但纪大人做了这样举国推崇的好事,他怎么也不敢明面上表达不满。
连小皇帝都是很感谢纪大人的,如果没有他,他爹当年在北疆的处境只会更难。
可惜,等蛮族后面真的无条件投降时,纪大人却没能亲自参与这份胜利的果实,因为他的老母亲和老妻先后病逝。
纪大人至纯至孝,当即就辞官回家丁忧了,为母亲和妻子守丧。
如今三年孝期已过,他本人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回朝为官,毕竟他也是一把年纪了。清流一派却是打算要直接走皇帝的路子,把这个堪称镇海之柱的大佬请回来。都不需要大佬和他们站在一边,只需要大佬积极抗杨就行。
这是一个小皇帝不会拒绝,而杨党没有理由拒绝的请奏。但明显首辅杨尽忠的脸色不算好看,毕竟当年的国师和他一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易。
纪老头对他也是从来就没有客气过,可他如今还得笑着建议:“当年先帝本就有意安排纪大人入阁,可惜遇上纪大人的母亲和妻子病逝,如今陛下正好能续上这段佳话啊。”是个人就看得出来,杨尽忠有多不想推荐纪关山入阁,可这话他不说,身为阁臣的陆春山也会说,他巴不得他师兄回来帮他。事情若传出去,杨尽忠的脸面就更难看了,所以只能由他来开口。
小皇帝自然没有什么不答应的。
只是在下朝后的慈宁宫里,小皇帝才担忧的问了连亭一句:“纪大人如果能重新为官辅佐于朕,朕应该是高兴的,可……”
可如果他也支持让皇帝改认先帝为父可怎么办?
小皇帝其实是更倾向于不认先帝的,哪怕他已经搞清楚了支持他不认先帝的杨党也在利用他,图的就是让他的身份不清不楚,以便为后面随时换皇帝留下可操作空间。可这个风险他是愿意承担的,因为清流一派的所图,是他更不愿意接受的。
小皇帝已经和连亭摊牌过了。连亭对此没有任何想法,同意有同意的玩法,不同意自然有不同意的路子。他在这件事上其实没什么立场,全以小皇帝和太后为主,他只负责出谋划策。
“臣倒是觉得纪大人的出现或许是个转机也说不定。”连亭如是道。
“怎么说?”这位纪大人没那么在乎祖宗礼法?
连亭摇摇头,那肯定不可能,这些研究儒学出身的,最讲究的就是礼法与规矩。但是:“事在人为,纪大人忠的是大启,不是先帝。”
不然他当年也不至于干出直接进宫杀国师这种血性做法。
而最难得的是这么有名声的纪关山,并不是真正的清流一派,如果他们能趁机拉来纪关山当一面旗帜,说不定小皇帝这边就有了能与其他两派真正叫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