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因为我的初衷并不算正义,我不能堂而皇之的接受我弄出来的这个『张麻子』身上的赞誉,所以我选择让他消失。」
「师父,我们道家所讲的『承负』,不就是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吗?」
「而我这次收拾的那些地主们的所作所为,实在难用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来形容,那麽……我就是他们那些积不善之家的馀殃。」
张静清说道:「他们会有馀殃,但这不应该由你去。」
「既然早晚会有,那又为何不能是我?」张之维笑道。
闻言,张静清对张之维的这番说辞有些无可奈何,他不太想和徒弟在这件事情上继续争辩下去了。
毕竟张之维都明说了,他的所作所为并不高尚,也没有那麽多崇高的想法,他就是单纯的用地主们对付农户们的方法,去对付地主而已。
地主们是卑鄙无耻的,效仿地主所作所为的他,也是卑鄙无耻的。
所以,他在最后才要把张麻子这个卑鄙无耻的形象给干掉,甚至是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
可现在……
张静清回想起那番对话,捂着隐隐作痛的额头,长叹一声:「说是你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但现在的问题是……你没背上,全扣在你师父我头上了啊!」
他有些无奈,却也没打算去澄清什麽,俗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他是师父,又是师又是父的,张之维身上的骂名,骂到他身上,没什麽可说的。
但……但怎麽就有些心里不畅快,念头不通达呢。
一想到自己的祖宗十八代,都被川渝的那些老百姓骂了个遍,张静清就难以清静。
「这龙虎山,有人克我啊!」
「本想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却越想越气了,今天不收拾这孽畜一顿,念头实在难通达的很。」
一念至此,张静清唤来一位小道士,让他去叫张之维过来见他。
「得令嘞!」
小道士连忙出门,很快就在天师府门口的校场上找到张之维。
张之维正在代师授艺,前段时间,因为天通炼钢厂的事,他下山了很久,现在回山了,自然要把师兄弟们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
听闻师父召见,张之维不敢怠慢,立刻赶往大上清宫。
结果刚一踏入大殿,迎面而来的便是师父须发怒张的脸,以及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喝:
「孽畜!你难道不知,从左侧进门,需先迈左腿吗?!如此藐视规矩,今日必给你一点教训!」
张静清刚才这话,还真不算随便找个藉口胡说,在道教中,进大殿确实有一定的规矩和礼仪。
通常情况下,进入大殿应从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因为中间是神明出入的通道,走两边是以示对神灵的恭敬。
而在走两边的时候,如果从左侧门进入,则需先迈左脚;从右侧门进入,则先迈右脚。同时,切忌踩踏门槛,因为门槛被视为道观的脊梁,象徵着不可侵犯的信仰根基,应直接跨过。
这些都是规矩,当然了,一般没人去刻意遵守,也没人去刻意追究。
但那是一般情况。
现在,张静清就想好好追究一下张之维。
师父这是在抽什麽风?张之维有些不解的看着张静清。
旋即,便看到张静清拔出了殿中柱子上悬挂的七星法剑,并指扫过剑锋,法剑绽放出化炽烈的神光。
他贴上一张「飞剑诛魔符」,口中咒语急念,那法剑便「铮」的一声横空而起,化作一道流光,卷着还没反应过来的张之维,直接从大殿的窗户飞了出去!
张之维:「…………」
「我哪里惹到师父了?」
空中,张之维挂在飞剑上,一脸的不解,以他现在的手段,这飞剑他自然是能解的,甚至在师父释放出来的时候,直接伸手接住都可以。
但他没这麽做,他看得出来,师父很生气,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让师父把气出来,要是他把这一飞剑给接了,那师父不更气了,自己麻烦更大?!
「待会儿去打听一下师父这时怎麽了。」
他一边被动地在空中飞驰,一边还有闲心腹诽:
「师父还老说龙虎山的风气是被我带坏的。我最多不过把人当暗器祭出去,他倒好,直接把亲徒弟绑飞剑上寄出去……这能一样吗?姜还是老的辣,要我说,风气的败坏源头,应该在他身上才对。」
在空中盘旋了老大一圈后,张之维伸手抓住了神光大作的飞剑,稳稳地悬停在半空中。
他拿着师父的七星法剑,随手挽了一个剑花,看向大上清宫的方向,正想扬臂一挥,把这柄剑扔回师父的剑柄里,但想了想,还是决定亲自送回去,免得再触师父的霉头。
说起来,张之维还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这些年,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高,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也变化了很多,不管是天师府内的前辈,还是天师府外的前辈,对他都多了一分敬畏,不再像以前一样了,只有师父,始终如一。
他双手捧着宝剑,以最符合礼仪的方式,恭恭敬敬地再次走进大上清宫。
这次,张静清没再发难,只是闭着眼睛端坐在主位上。
「师父,您的法剑!」
张之维恭敬地将剑奉上。
张静清缓缓睁开眼睛,平静道:「放回去!」
张之维走到旁边的柱子前,轻轻把法剑插进挂在上面的剑柄里,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师父,您……为何生气?」
「你自己看!」张静清扔过来一封报纸。
张之维接过报纸,目光扫过版面。发现这并非市井常见的通俗小报,而是异人情报机构「江湖小栈」刊发的江湖旬报,上面记载的多是异人界的动向秘闻。
报纸大多版面都在报导些江湖琐事:某地年轻俊杰切磋胜负,某位新秀行侠仗义,某派宿耆寿诞庆典,乃至某某才俊喜结连理等等。
这些消息张之维只是一扫而过,他的目光落到其中一个颇为醒目的专栏,上面赫然记载着川渝近日沸沸扬扬的「张麻子」事件。报导写道:
「川渝匪患终落幕,『张麻子』身份成谜,天师令名蒙尘。」
报导详细叙述了「张麻子」团伙如何在川渝大地掀起腥风血雨,又如何在小天师雷霆一击下灰飞烟灭的「全过程」。
文章写得绘声绘色,极尽渲染之能事。
然而,报导的后半段,话锋一转,开始深入分析此事在民间引发的巨大舆论风波:
「……然则,事与愿违。『张麻子』虽灭,其『侠盗』之名却已深入人心。川渝百姓非但不感念剿匪之功,反倒将矛头直指龙虎山。」
「更有甚者,竟以讹传讹,将剿匪之『恶名』尽数归于天师张静清头上。」
「一时间,『天师助纣为虐』丶『道门不辨善恶』之流言四起,令天师清誉蒙尘……」
看到这里,张之维嘴角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心里顿时明白了师父这通火气是从何而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