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谈妥之后,张之维带着吕慈化身闪电离开,去了渝城。
张大佛爷回了长郡,他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安排。
但他带来的那十馀车全副武装的精兵却并未撤离,反而进驻了常胜山。
原因是,陈玉楼此番前往渝城,要抽调走常胜山所有的精锐嫡系。
而失去了这些人的坐镇,常胜山可能会出乱子,譬如有外敌入侵,或是内乱产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张大佛爷才开了十车人全副武装的精兵过来。
这些精兵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打常胜山,也不是为了吓陈玉楼,而是早就决定好了,陈玉楼的部队离开后,要帮他守住这里。
陈玉楼出山,在张之维和张启山的安排里,是注定了的,区别是陈玉楼识不识时务,如果他不识时务,那张之维就会帮他识时务。
而常胜山的构造,与其说是一个寨子,不如说是一个大型聚集地,里面人口超过万人。
这一万多人里,真正的卸岭力士只有三百多人,这也是陈玉楼的嫡系部队。
对陈玉楼而言,南七北六一十三省里的所有响马盗加起来,都没有这300多卸岭力士对他重要。
这三百来人,就是他这个黑道把头都全部底气与根基所在。其重要性,堪比明成祖朱棣起兵的八百亲兵丶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八百亲卫,项羽纵横天下的八千江东子弟,这是绝对的核心丶不容有失的力量。
而除了这三百卸岭嫡系外,他还有八百精锐,分别是一个负责爆破的工兵营,一个负责警戒的手枪连。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支约三千人的响马道队伍。
这支部队鱼龙汇杂,不像前面的嫡系和精锐那般忠诚,却也是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便是常胜山的全部战力,剩下的就是一些负责后勤的老弱妇孺。
现在,陈玉楼为了帮张之维修建防空洞,需要抽调走常胜山所有的精锐嫡系,那三百馀核心卸岭力士丶八百工兵与手枪连精锐,以及部份后勤人员。
如此一来,山中留守的便只剩些鱼龙混杂的普通响马和老弱妇孺,防御力量几乎为零。
绿林之中,谁没有几个死对头?
若仇家趁虚而入,端了老巢,陈玉楼也没办法向兄弟们交代啊。
张大佛爷这次带来的人,相当于为他兜底了。
此外,佛爷还留下了一笔钱财,确保常胜山在他离开期间也能正常运转,彻底免去了陈玉楼的后顾之忧,让他能安心投入渝城的浩大工程。
陈玉楼见张之维考虑如此周到,再无犹豫,当即整顿人马,开拔出发。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渝城又是山城,陆路难行。为求速度,陈玉楼决定走水路,经湘江入长江,直抵渝城。
巍峨的大船下,挤满了人,卸岭力士们把卸岭的工具等物资搬进船舱。
岸边,白发老妪丶妇女和孩童正与亲人道别,低沉的哭声与劝慰声交织在一起。
「把头,路上小心啊!一定要把大家都完完整整带回来!」一位泪眼婆娑的老头喊道。
他是卸岭一脉的老人,生的几个儿子,也都成了常胜山的卸岭力士。
陈玉楼这一下,几乎把他的后人们都带走了,他自然会担心。
在他看来,所谓的帮小天师修建防空洞,其实和从前给前朝朝廷服徭役没什麽两样。
陈玉楼从兜里掏出一大袋银元,塞到了老头手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李老放心,我一定把大家都安稳带回来。」
说罢,转身上传。
老头攥着手里的银元,站在岸边,看着大船缓缓远离,久久没有离开。
大船渐行渐远,远远看去,岸边的亲人已经只剩蚂蚁大小。
陈玉楼立足于船头,回头望了一眼,他的眼力好,仍能看清岸上亲人们担忧的面容。
这次行动,他虽表现的成竹在胸,但其实心里也很没有底。
他倒不是担心张之维的为人,也不担心建防空洞时出意外,卸岭力士连机关重重的大墓都不怕,自然也不怕这些小场面。
他担心的是渝城的军阀。
作为黑道把头,他自然知道什麽人惹得,什麽人惹不得。
这渝城的军阀,就是惹不得的人之一。
此人外号刘丧子,为人极其爱财,手段还很残酷。
他常胜山,虽然和这位军阀没什麽交集,但他手下的弟兄,有不少是从那里逃难过来的。
据说,这人为筹措军费,疯狂预征田赋,在去年,他手下的二十一军,便把田赋徵到一九七五年。
其地盘的二十四军,把天赋预徵到了一九八五年。
二十军预徵到一六八九年。
而他手下的边防军更夸张,预徵到二零三五年,也就是一百年年后。
陈玉楼虽为黑道总把头,见多识广,可还是被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