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吕惠卿回朝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煦摇着头,将保慈宫送来的一封都堂子放了下来。
    这是都堂宰执们集议后,奏请两宫,请求推恩升已经出知真定府的前执政张官职,并循例加宫祠官的子。
    而理由是――资政殿学士、判真定府臣,自承多病,乞朝廷推恩。
    依故事,前执政告病,朝廷当礼遇之!
    于是,宰执们非常贴心的给出了建议――臣等乞以资政殿学士、判真定府臣,为正议大夫,提举中太一宫。
    两宫那边自然没有意见,就将这子送来赵煦这里,若赵煦也没有意见,就会用印后命学士院制诏颁布施行了。
    赵煦会有意见吗?
    当然没有了!
    因为他对张的莽撞也很恼火!
    于是,便对身边的冯景吩咐了一声:“派人将子送去学士院,命学士院制诏,循故事推恩罢!”
    “诺!”冯景领命,接过子,躬身退下。
    赵煦微微叹息一声。
    在他看来,张是自作自受。
    韩绛致仕后,他就忽然上书告病。
    扯了一大堆有的没的,话里话外,却都是在说,元丰八年的时候,他有定储拥立之功,国家不该忘记他云云……
    纯属利令智昏!
    正如赵煦所言,太急了!
    他哪怕等个几个月再告病,都堂宰执们都不会对他下这么狠的手。
    偏他急躁,于是就得罪了一大堆人。
    其中,最不爽的,自然就是当朝的首相吕公著了。
    而吕公著什么人?
    政坛老人,从熙宁、元丰时代走过来,历经无数波云诡谲,却依旧屹立不倒的不倒翁。
    他能被张拿捏?威胁了?
    开玩笑!
    你不是自称有病,身体不好吗?
    好!
    朝廷给你升官加爵!
    快说多谢吕左揆!
    升正议大夫只是个幌子,真正的杀招在于加宫祠官。
    宫祠官在大宋政坛,自来只有两个用途。
    授给亲贵勋臣、致仕元老的时候,代表着朝廷恩典和皇帝宠幸。
    但,在授给在任文臣的时候,味道就变了。
    因为宫祠官有一个特点――不任事!
    这个特点在大宋很棒!
    完全就是给异见者们量身定做的枷锁。
    正所谓‘罢之则伤恩,养之则玩政’,而宫祠官刚好可以规避这些缺点。
    有了宫祠官系统,朝廷就可以合理合法合情,而不失体面的,让一些重臣靠边站,将其慢慢边缘化。
    你不是牛逼吗?
    那就去侍奉三清道祖、五岳帝君吧!
    自然,张既授宫祠官,那么其判真定府的职事自不能再履行了。
    按照惯例,他在真定府的权力,将由通判接掌。
    至于他本人?
    好好养病吧!
    运气好,过几个月或许能调到东南的富裕州去当寓公。
    但在政治很显然。
    除非出现奇迹,不然张的政治生涯算是完蛋了。
    打发走冯景,石得一就出现在了赵煦身边,他低声禀报着:“大家,探事司刚来报,言是故御史中丞、枢密直学士舒,方才回京了……街道司的贾种民,亲自在州桥下将之接到了朝集院……”
    “舒吗?”赵煦微微抿了一下嘴唇:“真巧!”
    刚刚打发走一个期货死人,就回来了一个本已经在政治上被宣判死刑的人。
    “听说舒在堆垛场的码头上,见到了苏辙出知陈州,友人送行的场面,便询问了码头伙计有关情况……”石得一继续汇报着。
    赵煦眯起眼睛来,坐直身体,问道:“他怎么说?”
    舒,赵煦的父皇贬废的,如今又蒙太皇太后恩典起复。
    所以,这个人的忠诚度,在赵煦眼中是可疑的。
    得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心怀怨言?又是否对先帝有着怨念?
    石得一摇头奏道:“据说舒未发一言,只是问了些叶康直案的缘由……”
    说着,他就简要的和赵煦汇报了一下,探事司通过种种手段,从那伙计以及其他人嘴里探查到的内容――这很简单,请这些人喝酒吃肉。
    二两马尿一下肚,什么事情都能被引导着说出来。
    赵煦听完,微笑起来。
    自他即位开始,他就一直在逐渐的通过各种办法,悄咪咪的给他的父皇涂脂抹粉。
    从去年开始,随着汴京新报的影响力扩大。
    他就更是肆无忌惮的指使着童贯,给他父皇写各种洗白小作文。
    主要风格,可以参考知音、读者上,对于欧美当政者的美化、粉饰。
    当然,不可避免的进行了符合大宋人文与社会的改编。
    但基本风格没变!
    主打的就是一个亲民!
    于是,在赵煦这两年的粉饰下,他的父皇,大宋神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