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 伴读和涟漪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青苗法的事情,先且这样吧……”赵煦跳过了要和章惇继续讨论青苗法的程序。
    大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节。
    而细节方面,自然是要大臣去处置。
    不然的话,要宰执做什么?
    章惇举起朝笏,就想着要拜辞,赵煦却在这个时候叫住了他。
    “章卿……”
    “朕听说卿子持,年纪只比朕大一些……”
    章惇低头答道:“奏知陛下,犬子持年已十七……”
    “也就大七岁而已!”赵煦笑了起来:“朕正好缺些伴读,明春就让卿子入宫,陪朕一起读书吧!”
    章惇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这皇恩浩荡,却由不得他立刻就拜谢:“臣谢陛下隆恩……”
    说着,他就要推辞。
    可赵煦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卿不可推辞,朕意已决矣!”
    “明岁二月经筵重开前,叫卿子入宫来!”
    说完,赵煦便看向章惇:“卿难道忍心,朕一个人在宫中读书,没有人可以互相请教?”
    章惇被堵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再拜谢恩。
    但内心的忐忑和不安,却已经在不断攀升。
    因为他太熟悉赵官家们了。
    先帝的时候,每加隆恩于大臣,就必然是让大臣背锅了。
    比如说韩缜熙宁割地前,先帝就对韩缜大加恩赏。
    搞得韩缜不背锅都不行——天子都肯收买你了,你这个大臣背个锅怎么了?
    所以,韩缜在先帝驾崩后,听说要外任那个高兴啊——终于,可以不背锅了,爽!立刻就上了辞表,高高兴兴去了苏州。
    章惇还送行了呢。
    所以……
    “现在轮到我章子厚背锅了吗?”章惇想着,就低着头,等着那位官家提出他的要求。
    可是,等了很久,那位官家却只是坐在御座上,似乎在饶有兴致的打探着他。
    “陛下……”章惇只能出言试探着。
    “子厚还有事?”赵煦却是微笑着问道。
    章惇抬起头来,看向殿上。
    虽然看不得那位官家的模样,但他能大抵感受到,官家的心情是很不错的。
    于是,章惇只能再拜:“那臣便告退了……”
    “嗯!”
    ……
    章惇直到步出左昭庆门,依然是满头雾水。
    赵官家居然没让他背锅?
    这让章惇有些不习惯。
    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是民间的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现在官家,忽然推恩,让他儿子章持明年到宫中伴读?
    这是天恩浩荡,也基本是预定了一个进士及第——官家身边的伴读,若是连个进士都考不中,那岂不是在说官家自己的学问也很拉?
    谁敢啊!?
    而到了殿试上,官家御笔一点,章持的名次肯定要被提到一甲。
    当然,前三就不要想了,有那个实力都不可能让其前三。
    然而……
    章惇松了松衣襟,他知道,此事一旦出现,朝野物议必将汹汹而来。
    御史台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除非,章持中进士那一年,他章惇不在都堂。
    想到这里,章惇感觉自己似乎猜到了。
    “官家在暗示我,将来可能会外放我去某地?”
    什么地方呢?
    考虑到他章惇的履历,也考虑到官家自始至终在朝野大臣面前展示的姿态。
    章惇大概能猜到了。
    “若是过完年,广南西路出事的话……”章惇想着。
    “吾便知晓了!”
    朝中大臣,熟悉南方的不多,而对南方有足够了解的就更少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章惇回到都堂,和韩绛见了面,把陛见的事情和韩绛原原本本说了。
    韩绛当今下了宰相省劄,将两府宰执都召集在一起,开始针对章惇带回来的天子之意,进行商议。
    ……
    赵煦回到大内,换回便服,便去了保慈宫里。
    和两宫汇报了一下,接见章惇的事情。
    同时也说了让章持入宫的事情,理由很简单——儿听说仁庙读书有晏殊伴读,儿很羡慕,所以就想找些伴读,恰好章惇入宫,就点了其子之名。
    这种小事,两宫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向太后更是提议:“六哥确实应该多找些人来伴读,亲近宰执、勋臣,方是长久之道!”
    说着,她就问着太皇太后:“娘娘觉得呢?”
    太皇太后微笑着点头:“太后所言甚是!”
    这是个好机会!
    将勋贵子弟,都安排到官家身边。
    这样官家长大了也就对这些人有了感情,自然会和他们亲近。
    赵煦自然不会干预。
    甚至这就是他在起念要将章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