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贯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太皇太后想要清净,可已经打起了鸡血的乌鸦们,却根本不给她老人家清净的时间。
    整个四月底到五月初,端午节之前的那几天,朝堂上都是乌泱泱的,乱成一团。
    新党、旧党的御史,都在忙着刷KPI。
    顺便,互相干掉对方几个早就看不顺眼的家伙。
    李综之后,新党的乌鸦们,果断出手,监察御史张汝贤、右正言刘次庄等人,联名弹劾龙图阁直学士张铣昏聩、老迈,本该致仕,却不念国家恩情,反而暗通宰执,竟欲图谋知苏州!
    于是,五月丁巳(初一)张铣被强令以提举洞霄宫致仕。
    这是看在张铣和吕公著的交情下,格外优待的结果。
    因为,自去年以来,大宋朝堂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气。
    新党、旧党,开始合力对那些占着茅坑不挪位置的老家伙下手。
    这个事情始于熊本在京东路弹劾时任知淄州赵子几昏聩、老迈。
    直接强迫赵子几致仕。
    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因为新党、旧党的大臣们,现在都是以四十多、五十多岁的熙、丰大臣为主了。
    这些人虽然立场不同,政见迥异、对立。
    但在让庆历、皇佑、嘉佑、治平老臣们赶快滚蛋,给他们挪位子上,却出奇的一致,甚至有着相当高的默契。
    从去年开始,新党、旧党的少壮派们,就已经默契的通过了互相弹劾对方的老臣等方式,做掉了二三十个还想赖着不走的官员。
    而这一次,他们甚至开始对准一位待制级别的重臣。
    张铣的罢任,则宣告了少壮派们的成功。
    可以想象,未来两三年,大宋地方州郡甚至朝堂都会迎来一次大换血。
    七十岁以上甚至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臣,将越来越少。
    直到这朝堂,落入熙、丰大臣的掌控。
    赵煦当然乐见其成。
    老家伙们既不爆金币,还赖着不走,吃他的俸禄又不办事。
    这对一直想要降本增效,优化大宋的赵煦来说,多少有些难崩。
    现在乌鸦们主动帮他办事,赵煦高兴都来不及。
    就是,这新旧两党,在其他地方,看上去有要打出真火的趋势。
    比如说,旧党的人,在李综案后,开始转火蔡京这个新党在赵煦身边最重要的亲近大臣了。
    “蔡京怎么回事?”赵煦将通见司送到宫里面的弹章看完,就问着侍立在他面前的石得一:”石得一,汝去问问蔡京……”
    “开封府他还能不能管了?”
    “不能管,趁早上表请郡,免得丢朕的人!”
    石得一低着头,额头上有些汗渍。
    因为他知道,这位官家,看似是在训斥蔡京,实则连他也一起骂了进来。
    不过……
    石得一知道的,能被官家骂,这说明在这位官家眼里他和蔡京还有救。
    不然的话,以这位官家平日里的性子,他是懒得骂的。
    官家会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
    然后冷眼旁观着,看着群狼蜂拥而上,将他石得一和蔡京撕成碎片。
    整个过程,官家只会背着手,淡淡说一句:活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诜。
    王诜到死,官家都是冷眼旁观的。
    而王诜之死,就是在这位官家冷眼旁观下,慢慢发生的。
    枢密院、吏部在那段时间,天天拿着王家人开涮。
    而宫中对此没有任何态度。
    于是,王家人只能让王诜‘暴毙’。
    再不暴毙,他们就会暴毙了。
    此外,不久前,张诚一盗挖自己父亲的坟墓,取其陪葬珍宝的事情怎么爆发的?
    安惇难道长了个狗鼻子?
    人家在潞州招摇过市,安惇在汴京鼻子一闻就知道了?
    真以为有那么多‘汴京热心百姓’?
    所以,虽然被官家训斥,但石得一心里面却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
    “大家,此事,臣也有罪!”石得一低着头,赶紧认错:“探事司监察不力,未能及时探知开封府的情况。此乃探事司失职,臣请大家责罚!”
    说着他就深深的将头匍匐在自己的少主面前。
    赵煦看了他一眼,摆摆手道:“好了!好了!”
    “我又没有怪都知。”
    石得一趴的更紧了,他连连顿首:“无论如何,都是臣的失职。”
    “臣是大家的耳目,连汴京城的事情,都未能掌握,实在有愧!”
    “臣自请外郡……”
    赵煦于是起身,将这位老臣扶起来:“都知言重了,言重了……”
    “日后小心就是了。”
    敲打归敲打,不能寒了自己身边贴己的忠臣的心。
    赵煦可不会忘记,那些因为对身边的人不好而翻车的家伙的悲剧故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