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事情很简单。
    自周以来,历代王朝皆以昭穆为宗庙排序。
    父为昭、子为穆,子子孙孙排序下去。
    但宗庙之中,从王莽之后就只有九个位置。
    所以,这样排序后,总会有人得被请出宗庙,以此保证宗庙的正常。
    于是,就有‘亲尽而祧’的制度来补充。
    同时,还有着‘万世不祧’的固定的祖先神位。
    于大宋而言,自然是太祖、太宗,居万世不祧的位置上。
    其他先祖牌位,都要依照亲近而祧的制度毁庙,迁于太庙的东西夹室。
    譬如赵煦即位,便祧翼祖神庙,迁于夹室。
    而范镇上书,提及的这个事情,则牵扯了从英庙即位到赵煦的父皇即位这一段时间的皇室骚操作。
    起初,英庙即位,仁庙神灵入主宗庙,祧禧祖之庙。
    这是正常的。
    但,赵煦的父皇即位后却选择将禧祖的神位请回了宗庙,把顺祖祧了出去。
    这下子就犯了一个昭穆制度的大错。
    因为,按照父子昭穆,祖孙同昭的祖庙排序,正常的排序应该是这样的:
    禧祖(赵眺)、顺祖(赵铤)、翼祖(赵敬)、宣祖(赵弘殷)、太祖(赵匡胤)……
    于是,按照父在左,子在右的昭穆制度。
    太祖皇帝的神位,在迁了顺祖,而保留了禧祖的时候,他很尴尬的出现在右边,也就是居于穆的位置,在宗庙的方位上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东方!
    而太宗皇帝则出现在了不属于他的位置上——居左,位于昭位,尊于东方!
    赵煦的父皇,做这样的选择很好理解。
    朕是太宗子孙!
    又不是太祖子孙!
    把自己的祖宗,放到更好的位置上,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赵煦的父皇也有理由的。
    自古以来三不祧——始祖、太祖、太宗。
    所以,保留禧祖儿祧顺祖,合情合理!
    若赵煦是上上辈子的他,估计此刻也会做出和他父皇一样的选择。
    但……
    他低下头去,想起了那些现代网络上的梗。
    再看着范镇的上书文字。
    于是,赵煦轻声道:“范学士所言,确实有理……”
    “太祖自宋州有天下,祖有功而宗有德……岂能使太祖皇帝不得正位东方?”
    “如今天旱,恐也与宗庙礼乐不正有关……
    “不过孙臣毕竟年幼,所思所虑,难免浅薄……”赵煦笑着说道。
    “不如,下都堂,请宰执们都来商议商议?”
    这么大一口锅,赵煦当然不会往自己身上背了!
    正好,也可以借着这个事情,分散一下朝野注意力。
    免得又有类朱光庭的书呆子,胡言乱语。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