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宋誓(1)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安抚了群臣后,赵煦就知道,该给他们熬鸡汤了。
    鸡汤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它就像盐一样,是不可或缺之物。
    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赵煦就指着沙盘上的那一百二十九坊说道:“朕闻赵韩王(赵普)曾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也曾听人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礼记有云,盘之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汴京固大,其弊故多,然则朕与卿等同心协力,一日除一小弊,一岁必可除一大弊!”
    “汴京一百二十九坊,一月一坊,则十岁可以令汴京焕然一新。”
    赵煦说着说着,就慷慨起来,声音也拔高了几分。
    他知道自己的劣势,也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
    都是一个点——年少。
    年纪太小,难以服众,也难以让人信服。
    尤其是那些远离他身边,甚至都见不到他的官员,是不大可能因为传说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就傻兮兮的对一个压根不知道底细和能力的小皇帝奉献什么忠诚。
    但反过来,这却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
    他年少,只要证明他有动力,也有决心去做某个事情。
    那么大臣们一旦愿意跟随,那么就不会有人轻易放弃和丢队。
    因为时间站在他这边。
    以历代大宋天子的正常寿元估算,未来可见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天下应该都是他说了算。
    而赵煦还在现代的校园里,参加过一些竞选活动。
    演讲能力,其实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只是他一直忍耐着,很少使用。
    如今,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赵煦恰当的拿出了在现代锻炼出来的演讲能力。
    于是,他不是单纯的说话。
    而是掺入了许多他在现代锻炼来的技巧。
    声音、语气、腔调,还有身体语言以及最重要的眼神交流。
    都被他运用起来。
    所以他说话的时候是看着在他面前的经筵官们,对着这些大臣的眼睛,用着尽可能真诚的眼神,与他们沟通、交流,及时做出反馈。
    而他的年纪,成了他最好的BUFF。
    哪里有士大夫可以抵抗,一个少年天子,用着热忱、真诚的眼神,说着圣人道理,抒发着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呢?
    范纯仁是最先被感动的。
    然后是程颐、苏辙、吕大防……
    群臣纷纷拜道:“陛下大志,臣等唯尽死辅佐!”
    伴读们也都俯首膜拜。
    赵煦上前一步,伸出自己稚嫩的小手,亲自将这些大臣一一扶起来。
    作秀和表演,他是顶尖的。
    等他将最后一个人扶起来,他就满含真诚的对着所有人说道:“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又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群臣只觉脑瓜子嗡嗡一响,就集体匍匐,哪怕是最小的那个伴读,也膜拜在地,答道:“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这是礼记的原文。
    没有人会记错的。
    同时,这也是礼记最重要的篇章《大学》一篇之中最重要的一段。
    直接引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圣人大道。
    礼记原文直接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国人交,止于信。
    于是,进而引出君子有大道,在大道在忠信,生财亦有大道,大道在义利。
    但对赵煦来说,所有的这一切,整篇礼记大学篇,都可以被浓缩成一句话。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朕将抱着朕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勇敢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只为了增长财富,振兴国家。
    即使为之点燃世界的战火,让千百万人殒命,也在所不惜。
    因为这是圣人教的。
    特意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前点名的。
    至于你要说,圣人的本意不是如此。
    那么请问,当今之世,谁能知晓圣人本意?
    当今大宋天下的士林,早就不是汉唐时代的‘六经注我’了。
    那个时代的人们,才需要去学那些大学阀的经义注疏,只有学习了大学阀们的经义注疏,才能践行圣人道义和自身抱负。
    现在的大宋,已经进入了被现代人称为‘我注六经’的时代。
    个人可以直接和圣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
    用我的思想,来让圣人大道再次伟大。
    所以,这是一个没有绝对权威的时代,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解释圣人的时代。
    所以,苏轼可以堂而皇之的科举考场上,瞎编胡造出一篇《论刑赏之忠厚》。
    所以,王安石可以堂而皇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