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为什么?
    因为这里起码能吃饱饭——甭管他们吃的是糠麸、豆子和少量米、面煮的粥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至少,他们能吃上饭了。
    而且,也不需要戴枷锁、镣铐,还能有一个住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每个月还能领到工钱!
    拿着这些钱,他们可以买东西,也能攒起来,等将来出去后,去讨个浑家。
    游师雄看过棉庄里发薪的时候。
    羌人、党项人还有吐蕃人,都围在了庄园的监工面前。
    他们热切的从监工们手里接过发给他们的铁钱。
    有些人甚至流泪涕泣,跪下来感谢监工,感谢给了他们活路的‘善人’。
    没有任何人愿意,再回青唐、党项,去给头领、兀卒或者赞普什么的为奴为婢,如同牲畜一样的活着,挨饿,死去。
    于是,游师雄沉默了。
    赵卨则笑眯眯的看着他,良久之后,游师雄叹道:“制使,您应该知道,这样的事情是无法长久的。”
    赵卨不置可否的笑了起来,道:“景叔也该知道,自三国以来,屯田庄园或者说邬堡庄园,始终是最快恢复元气的办法。”
    “故而,这是最适合熙河的办法!”
    他当然不会承认,他这个经略安抚制置使,到明年也会是熙河路的大棉田主。
    现在,他的族人,已经在熙州、会州、兰州等地开垦出了数千亩的土地,雇了数百雇工,种下了牧草和豆子、青稞等物。
    只等明年,就可以种下木棉。
    他已经看过了熙河棉田的那些木棉了,他知道的,这是暴利的行业。
    一匹吉贝布,现在在汴京城,售价按质量从七八贯到二十贯不等。
    一亩棉田,至少可以采摘数十斤棉花,起码能织出十几匹吉贝布。
    所以,这哪里是在种木棉?
    分明就是在种铜钱!
    游师雄无力的低下头去,说道:“诚如制使所言,下官会妥善处理此事的。”
    他心里面是清楚的。
    熙河路的水深不可测,而且卧虎藏龙!
    休说是他这样一个小小的权发遣熙州知州了。
    便是赵卨这个经略安抚制置使,哪怕想要改变,恐怕也无能为力!
    何况,棉庄里的‘客户雇工’们自己都没有意见。
    他们现在都沉浸在能吃饱肚子,能有工钱拿的幸福中。
    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实只是棉庄的工具,是消耗品的真相。
    “恩师啊……”游师雄闭上眼睛,回忆起了当年在横渠读书的时候。
    先生张载,坐在上首,问着他和其他同门:“何为儒?”
    先生的眼睛,仿佛穿透了时空,从当年的横渠书院看向现在的他。
    于是,游师雄的脑子里他的恩师张载那略带关西口音的声音,如同雷霆一样,轰然炸响,让他战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当年跟着张载,给横渠乡民们分地,指导他们修建水利,开凿渠道,疏浚河道的事情,也一一在心中浮现。
    他是张载的弟子。
    也是无比坚信横渠一脉理想,必将实现的士大夫。
    但,熙河路的现实,不仅仅正在飞速远离着三代圣人的井田制。
    而且,正在飞速坠向深渊。
    就像一个无法描述,无法形容,但在日益迫近的怪物。
    这里,迟早将变成一个只有利益,而没有仁义的道德地狱!
    是的!
    游师雄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感。
    熙河路的将来,恐怕将没有仁义的存在空间。
    木棉所带来的利益,将主导这里的一切。
    不过,游师雄终究是游师雄。
    他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的人,所以,他非但没有沮丧。
    反而在心中生出了浓浓斗志!
    他也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或者说,他很早就在心中有了这个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在熙河路,让关学兴盛!
    用恩师的道德文章,来教化熙河的羌氐豪族。
    若能成功,便既可以光大恩师的学问,也能解决熙河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
    熙河这里的羌氐豪族,确实是毫无仁义道德。
    但这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接受过圣人的经义教化。
    只要他们能接受圣人的教化,用圣人的道德来要求自己。
    熙河的风俗,定可焕然一新。
    所以,这是一片沃土!
    在他来到熙州的第一天,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
    整个熙河路,从未有大儒来讲学。
    熙河的羌氐豪酋们,大多数也都未读过圣人文章。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