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大好事。
    很不巧,吕嘉问还是官家任命的‘都大右江安抚使’,不止整个广西右江地区的羁縻州,就连交趾境内的土司们,日后也受他监督。
    这就没办法了。
    高遵惠只好和吕嘉问一起共事。
    然后,他就被吕嘉问怂恿着进了交趾。
    老实说,一开始高遵惠是害怕的。
    毕竟,这兵凶战危的,万一出个意外,他在汴京的美妾娇婢还不知会便宜谁!
    可是吕嘉问却用一句话,让他鼓足了勇气:“公事年近六十,虽身强体健,又深得太皇太后、官家信重,然公事膝下五子七女十余孙,却未必能如公事这般,深沐皇恩啊!”
    “公事若不为子孙计,多蓄钱银,子孙奈何?”
    “公事不见当年王超、王德用子孙乎?”
    在大宋,社会家庭财产,就是父母在,不异财,父母死则均分家产。
    所以,高遵甫、高遵裕、高遵惠三兄弟,虽然是亲兄弟,可在他们的父亲去世后,他们就已经是高家的三个分支。
    于是,高遵惠虽然是太皇太后的亲叔叔。
    可是,他的儿子,却只是太皇太后的堂兄弟。
    一旦他高遵惠和高遵裕一样撒手人寰,他的孩子,也就只是太皇太后眼里的一般亲戚了。
    哪怕现在,太皇太后也更关心她的亲侄子——高公纪、高公绘兄弟。
    所以,吕嘉问的话,正中了高遵惠内心的忧虑。
    王超、王德用父子,是大宋太宗到仁庙时代,最为显赫的将门,父子节度,执掌枢密。
    可现在的王家早就破落了,王德用的孙子里,已经有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去经商了。
    王家尚且如此。
    他这个太皇太后的叔叔的子孙,又会如何?
    他百年之后,那点微薄的家产,被儿子们一分,每个人能分到多少?
    孙辈析产的时候,又能分得多少?
    可别和王德用家里一样,才三代人就破败的得去经商,逢年过节祭祖的时候,连祭品都供奉不全!
    所以,他得赚钱啊!
    至少得赚够一百万贯!
    就这样被吕嘉问半忽悠半鼓励的,踏出了国境。
    然后,高遵惠才知道,原来他的名头这么管用。
    就是……
    太荒诞了些!
    看看这手上的族谱是怎么记录的吧?
    “余等本故大唐韩公讳愈老大人之后……百三十来,余等流落蛮荒,然不敢忘祖宗衣冠,不敢忘中国天子……于是,留一腔热血于蛮荒,遗满腹忠诚于子孙……今闻王师南征,乃集子孙于家,举义兵响应……”
    高遵惠虽然读书少,但他也知道,这是当年西北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的模板!
    张义潮是西北有孤忠。
    而现在,在这交趾之地,北件以南的地区,大宋孤忠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窝一窝的向外冒。
    大家都是孤忠,都是一代代南望王师而不得的忠臣。
    而他高遵惠却以大宋皇亲国戚的身份,对这些族谱全部背书。
    这样的事情,若传回汴京,还不得被人笑死?
    吕嘉问看着高遵惠的神色,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大块狗头金。
    这狗头金看上去足足有着十几两重。
    “公事,此乃韩氏诸子予公事的润笔之费。”
    “此外,韩氏诸子皆言,得公事襄助,感激不尽,愿随公事,共谋大事!”
    什么大事?当然是种甘蔗的大事了。
    高遵惠看着那块硕大的狗头金,不动声色的抓起来,然后大义凛然的说道:“凡夫俗子要笑就笑吧!“
    “老夫为天下,为社稷,甘愿受天下误解!”
    外戚,不就是被人误解的吗?
    区区名声,哪里有金子、砂糖实在?!
    吕嘉问看着高遵惠恬不知耻的神色,他笑了起来。
    “高遵惠是小人!”
    “但他可比很多道貌岸然的君子实在多了!”
    至少,高遵惠这个人啊,只要好处给足了,他真的肯和人交心。
    哪像某人,根本就养不熟!
    偏偏这个叛徒,如今在朝中还身居高位,已是户部尚书!
    吕嘉问正想和高遵惠继续谈谈,未来的甘蔗贸易的问题。
    门外,传来了高遵惠身边的随从的声音:“明公,狄总管命小的来通报:章相公已到北件,请明公和吕安抚一起出城迎接。”
    “章七怎来了?”高遵惠起身问道。
    吕嘉问笑了笑,道:“交贼李常杰覆灭在即,章子厚自然要来坐镇!”
    高遵惠点点头:“也对!”
    但其实,他们两个都知道,章惇忽然来北件是干嘛的?
    来监督他们两个,免得他们搞出什么乱子的。
    今天找了个老中医,按摩了一下肩膀和背,感觉好多了。
    明天再去按摩按摩,假若恢复的不错,就可以恢复正常更新了。
    这冬天真是我的梦魇,肩膀疼,脖子疼,背也疼。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