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苏轼在登州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犯人,不就是写着‘免费’两个字的劳动力吗?
    于是,全部送去修水利、道路和桥梁。
    李格非当然知道苏轼的算盘。
    所以他也只是来诉苦的。
    “明府啊,再这样下去,府衙和县衙的官吏、差役,就都要累坏了……”
    苏轼不以为意,他轻声道:“文叔不必忧心,且回去告诉府衙和州衙上下,本府会记得他们的辛苦!”
    “等到这个冬天过去,开春之后,渠道、道路都已经完工,本府不会忘记上下有功之人!”
    “一定会上禀朝堂,为诸君请功!”
    李格非听着,道:“这些事情,下官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奈何,光靠许诺,恐怕难以激发上下了……”
    苏轼入冬后,就一直在画饼,都说开春后就请功。
    一开始确实效果很好,可现在,随着压力越来越大,人心自然难免出现动摇。
    毕竟,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升官!
    “这样啊……”苏轼听完,想了想,就对李格非道:“文叔回去,告诉上下官吏……”
    “本府这里,今年、明年加起来还有五张荐书的名额!”
    “此外,离京时,吕执政和韩相公都许诺,给登州十张吏员因劳出官的空头劄子!”
    李格非听着,不可思议的看向苏轼。
    在大宋,选人改京官是无比艰难的。
    因为有一个必要的程序,需要集齐五位京官、朝官举主,且其中必须有一位转运使司/提刑/常平或者经略使举主。
    此事自然无比艰难,大多数选人一辈子也凑不齐五位举主,更不要说其中必须要有一位本路经略、转运、常平、提刑举主了。
    所以,官场上将这种集齐五位举主的努力,称为‘合尖’。
    寓意此事犹如造塔上之顶一般,非一般人所能成功。
    因为,一般官员是绝不肯给那些没有干系的人写保举荐书的——若其出了差错,举主可是会连坐的!
    至于胥吏因劳出官,则是朝廷给与地方官的特权。
    也是给胥吏们的一个希望。
    只要好好干,到了年限或者得到赏识,是可以脱离胥吏的身份的。
    不过,一般而言,胥吏出官,都是靠着熬年限。
    熬满二十年,自动授官。
    原因和官员的荐书一样,地方官举荐的胥吏出官后,若是犯错,举主同样连坐!
    如今,苏轼却肯一口气放出五个荐书名额和十张胥吏出官名额。
    这在官场上不可想象!
    苏轼当然知道李格非的心思,他哈哈大笑一声,道:“本府都已经被流放、编管过一次了!”
    “岂会怕再担责任?”
    在黄州的那几年,让他得以真正的接触到百姓的真实生活,也真正的和百姓一样,扛起锄头去种菜。
    他的东坡居士的自号,就是在黄州的那块面东的山坡上开荒时,自嘲而起的。
    既曾跌落谷底,所以,也就不怕再次跌落。
    这就是苏轼。
    无所顾忌,豪放自然的苏子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