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皇太后主动提归政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足,也说明熙河的文武将帅们,有足够的信心!
    而这一战后,只要不出岔子。
    熙河论功行赏,她的宝贝侄子高公纪,必将立下大功,高家将再出大将!
    光宗耀祖之余,更将给她狠狠长脸。
    想起去年高公纪、向宗回被官家亲除熙河差遣时。
    这朝野内外的风言风语。
    特别是司马光曾经说过的那些!
    太皇太后就格外开心,也深感颜面有光。
    唯一可惜的就是司马光已死!
    这就让太皇太后多少有些遗憾。
    心里面想着这些事情,就听赵煦道:“都是太母、母后保佑拥护之功!”
    太皇太后的心情顿时就更美丽了。
    此时,她也终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就拉着赵煦的小手说道:“老身和太后,不过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军国社稷……”
    “如今,垂帘听政,也只是因为官家还未成年。”
    “待官家成年,老身和太后都是要退居这后庭,归政于官家的。”
    赵煦正要说话,她握着赵煦的手,继续道:“官家也不必将功劳都给老身和太后。”
    “官家是孝子,也是贤孙,孝顺老身,奉养太后,这都是好的。”
    “但是,该是官家的文治武功,老身和太后也绝不敢据为己有!”
    “此战后,老身和太后都会晓瑜群臣,布告天下,将诸路文武大臣任用,皆官家亲除之,相关部署皆官家圣意的事情,与天下明言!”
    这既是她想开了,认清楚了现实——人家母子连心朝臣、武臣、外戚们也都早就只认这个孙子了。
    她若要恋栈不去,最后恐怕只会落得和慈圣光献一样的下场——被宰相带着文武百官,逼着撤帘。
    这就没有体面了。
    而她一辈子最要脸面,是万万不愿如此的。
    既然如此,早早说清楚,对她和高家是最好的选择。
    赵煦一听,连忙起身,在床榻上跪着磕头感谢:“自皇考不幸,奄弃天下,臣得太母、母后保佑拥护,可谓受尽太母、母后慈爱、保佑……”
    “若无太母、母后保佑拥护,主持大局,安定社稷,臣安能安心读书、成长、学习?”
    “臣愿长大后,奉养太母、母后,尽享天伦!”
    “好孩子!”太皇太后微笑着,抱住了这个孩子。
    向太后也是流出高兴的眼泪,加入其中,对赵煦道:“六哥要记住今日所说的话,将来好好孝顺太母。”
    她很清楚,能让姑后主动开口许诺,只要六哥成年,既行归政,对这位姑后来说到底有多难?
    要知道,她这些日子可一直在姑后面前旁敲侧击反复暗示,却从未得到过明确答复。
    如今,姑后既答允了,那么归政之日,就可以提上日程。
    “嗯!”赵煦认真的点头:“儿知道的。”
    经历了上上辈子的那诸般之事,又在现代留学十年。
    赵煦早已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政治生物。
    而政治生物的眼中和心里,没有爱恨,只有权力。
    同时,突出一个言而无信,翻脸不认人。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鞑子皇帝弘历了。
    当然,赵煦的性格,做不到弘历那般无情。
    同时,大宋的社会环境和体制,也不允许有弘历的生存空间——弘历这样的君主,也只有鞑子的体制才能孕育、诞生。
    放其他任何朝代,都必然逼反天下!
    尤其是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而是确确实实的现实!
    王安石为什么和他父皇闹翻?
    别人不知道,赵煦还不清楚?
    相权和皇权发生了冲突!
    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冲突!
    那个拗相公,见事不可为,就索性撂挑子跑路,乘桴浮于海去了。
    正因为知道这个现实,赵煦才会在大多数时候,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仁厚、宽和、好说话、肯听劝的形象。
    只偶尔用一下霹雳手段,震慑大臣,告诉别人——他既有慈悲心肠,也能做怒目金刚!
    ……
    祖孙三人互相抱着,依偎了一会。
    太皇太后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放开赵煦,问道:“官家,老身听说绫锦院的官吏,都在退赃,如今已退了各种绢布一万余匹?”
    “嗯!”赵煦点头:“昨日户部的章衡和孙臣报告了。”
    “小小的一个绫锦院,不过两三日,就退赃一万多匹绢布。”
    “可想而知,其他诸司是个什么情况了!”
    “这弊病太深,好多大臣都上书,想要穷治诸司之弊!”
    这样想着,赵煦就看向太皇太后,还有向太后:“太母、母后以为呢?”
    两宫互相看了看,然后就都坚决的摇头。
    “六哥,诸司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