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各方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左谏议大夫。
    而且是新除的。
    人微言轻,就连御前也没说过几次话。
    在这个事情上,他是真的无能为力。
    文彦博老朽昏聩,是指望不上。
    “只能是去,张、冯两位元老面前劝说了……”他想着。
    ……
    文及甫送走梁焘,就来到了文彦博休息的客房。
    文彦博此时,正靠在坐褥上,手上拿着一卷手册。
    “大人……”文及甫来到他面前。
    “梁况之走了?”文彦博没有抬头,只是问道。
    “嗯!”
    “此人太急躁!”文彦博淡淡的评价着:“汝兄弟以后少与他来往,免得将来被牵连!”
    文及甫嗯了一声,在京城被老父亲敲打了两年,他现在已经学乖了。
    老父亲说什么,他就应什么!
    至于遵不遵守?
    那就看心情了!
    反正,大不了挨一顿骂。
    难不成,老父亲还能举着几杖打他不成?
    当然,文及甫心中也是有着疑问。
    “大人,缘何在此事上……”他欲言又止的看向文彦博。
    文彦博放下手里的书卷,笑了一声,答非所问的道:“吕晦叔前几日不是通知汝,本月丙申,遣人至开封府中,商议扑买抵当所的事情吗?”
    “汝可选好了,我文家要拿下哪一个抵当所?”
    文及甫虽然不懂文彦博,为何提起这个事情,但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回禀大人,儿子已经选好了。”
    “就选汴京新城东厢抵当所!”
    汴京城的厢坊制度,虽然已经崩溃。
    所有厢坊,除了汴京学府所在的靖安坊外,都是开放性的城区。
    但,整个城市,还是按照唐五代的城市布局,分为不同部分。
    而从去年,抵当所吞并在京诸寺的质库后,在韩绛领导下,开封府、店宅务等有司联手,已按照汴京城的不同区划,将抵当所分成了不同的分支。
    而汴京城的区划,分为内城、新城、新城外。
    其中内城,分左右两军,两军下又分设两厢,称为左右军第一、第二厢。
    新城则不按军分,而是按照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行政区划。
    其中,东厢的规模最小。
    只辖了九个坊区!
    文彦博听着,眯起眼睛,问道:“说说看,你的理由。”
    文及甫答道:“儿这些时日,已经走访过,也实地看过了。”
    “这新城东厢,虽只九坊,但坊中产业甚多……”
    “显仁坊、汴阳坊、崇善坊、安仁坊,自国初以来,便是作坊云集,百工汇聚……”
    “而春明坊、宣阳坊,则多勋臣外戚……”
    “又有朱雀门大街,贯穿整个东厢,人口繁多……”
    文彦博听着满意的点点头,看着文及甫的神色,也总算是欣慰起来。
    不过……
    “汝选新城东厢抵当所,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吧?”文彦博悠悠的问着,眼睛直视着这个儿子。
    文及甫顿时瑟瑟发抖。
    但文彦博也不点破,只是道:“有些事情,汝要注意度!”
    汴京新城的东厢,最著名的地方,自熙宁以来,就只有一个地方――春明坊。
    那里有着先帝赐给王安石的宅邸!
    现在,王安石的嗣孙王棣在京城,跟在吕公著身边。
    每到休沐日,王棣都会回到春明坊的荆国公宅。
    然后他就效仿王安石,经常去邻居家串门。
    他的邻居是谁?
    宋处仁!
    宋处仁是已故的龙图阁学士、赠礼部侍郎宋敏求之子,其祖父是燕宣献公宋绶。
    而宋家,经过宋绶宋敏求父子数十年的经营,已经是这汴京城中最大的士大夫公卿社交场所。
    无论新党、旧党,只要到了宋家,都会暂时放下恩怨。
    而原因只有一个――宋家有着所有士大夫都渴望的东西――藏书。
    从宋敏求生前的著作,就能看出他家的藏书,到底有多么丰富和强大了!
    《唐大诏令集》、《六宗实录》、《长安志》、《春明退朝录》。
    宋敏求能有这些著作,靠的就是他家收藏的那几万卷,连宫中都未必有的唐代史料、典册、诗集。
    无论是欧阳修写新唐书,还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都得找他借阅藏书。
    那么宋家为什么有这么多藏书?
    那是因为,宋家掏空了四个大宋藏书大家的家藏!
    第一个是宋绶的外祖父杨徽之。
    杨徽之是从五代走过来的文人,收藏了大量的唐五代典章。
    但他没有儿子,死后,家产为诸女婿、外甥所分。
    而宋绶不要钱,只默默拿走了杨徽之的藏书。
    第二个,则是真庙时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