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首议立储,王珪失分(求追读,月票、打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也是在这个早上,王珪骑着马,在元随的前后呼应和开道中,踏上了前往皇城的路。
    宰相出行,自然是威风八面,百僚避位。
    而王珪骑着马,努力的保持着自己的仪态,同时尽力维持着自己的神色。
    他绝对不能让人看出来,他已经老了。
    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他已经老了,连骑马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那么,等待他的,只有一个命运——天子赐肩舆!
    这是皇宋优遇老臣之道。
    可是,对于宰相来说,一旦被赐给肩舆,通常就说明,这个宰相必须去位了!
    为什么?
    你见过那個士大夫上朝,是被人抬着去的吗?
    士林之中,素来抨击这种以人为畜的事情。
    士大夫是什么?
    文能安邦,武可定国!
    至少在表面上,士大夫必须表现出这些特征来。
    所以,在大宋,天子赐老臣肩舆,几乎就等于礼貌的宣告:您啊,该致仕退休了!
    王珪怎么舍得致仕退休?
    哪怕他已经在朝十五年了,即使家人和朋友,都曾委婉的劝过他,是不是可以考虑请郡或者致仕?
    但王珪强硬的拒绝了。
    用王珪自己的话就是:井子上栏杆,不是作剧处——我这里可不是瓦子里的戏院,不要开这种玩笑!
    一路骑马,从御街向前,到了宣德门下,王珪的元随们,就对着王珪拜了一拜,然后各自散去,找地方喝茶吃酒了。
    王珪则骑着马,继续向前,从宣德门巍峨的城楼下,进了右掖门。
    依制度,文武百官,在宣德门前,就要下马。
    但宰相、枢密使、亲王及宣徽使,准许皇城骑马,若从左掖门入宫,最远允许到左银台门下马。
    自右掖门入宫的话,则最远允许到右银台门下马。
    所以,熙宁六年末,王安石宣德门下马事件,才闹得那么沸沸扬扬。
    彼时的王安石虽然只是集贤相,但也是宰相。
    依照仁庙制度,是可以皇城内骑马,直入中书的。
    但,宣德门的守门士卒,却强硬的将他从马上拉下来,重重的挫了这个拗相公的颜面,事后还口口声声,仁庙并无此制。
    逼得后者,于当年辞相,并推荐韩绛接任。
    王珪从右掖门下穿过,回想着这个往事,内心之中,也是忐忑不已。
    王安石当年,得当今官家,如师一般的敬重和全力信任。
    尚且最终心灰意冷,辞相而去。
    如今,官家卧疾,宫中太后倾向未知。
    他偏生却利令智昏,惹出了大麻烦。
    一旦被人揭发,不止声名扫地,更可能阖族获罪!
    僭越臣子之阶,擅议国本。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天下士大夫会第一时间,将他开除出士人的行列。
    如今,王珪也只能是期待,李宪可以替他吸收足够多的火力。
    好叫朝野上下,无人来关注他的那些小动作,以此蒙混过关。
    如此想着,王珪不知不觉,便骑马到了都堂之前。
    所谓都堂,既尚书新省之前厅,亦称都省。
    乃是元丰改制后,新的中枢议事之地。
    王珪在都堂官署前下了马,立刻就有吏员上前,替他牵走马匹,带去马厩好生照顾、喂养。
    王珪则整理了一下衣冠,也整理了一下心情。
    他稍微抬头,看了一眼都堂前的匾额。
    当今天子亲笔所题的‘文昌府’,映入眼帘。
    同时也看到了,这大宋都堂的外墙上,以胡粉、香粉并香料涂成的白色外墙。
    这就是尚书省粉省的由来。
    从官署正门直入,迎面就能看到一面,刻着怪树奇石的壁照,壁照画风淡墨轻岚,虽画的是怪树与奇石,偏生却能让感觉山水气息扑面而来,诗韵与墨香,藏于笔锋。
    王珪每次看到这都堂前的壁照,都会心旷神怡,忍不住在此停驻少许,欣赏片刻。
    不愧是连辽人都要求画的国手郭熙之作!
    不过,今日的王珪完全没有那个赏画的心情,他直接步入了都堂的令厅。
    这里也是他日常办公之地,更是三省两府集议之所。
    王珪走进去时,令厅之中,三省两府的宰臣,都已经各自坐着,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什么。
    “左揆至堂矣!”伴随着令厅中的一个老吏的严肃呼喝。
    所有人都停下了各自的事情,纷纷起身,对着走进来的王珪拱手而拜,纷纷尊称:“左揆!”
    只有一个不合时宜的称呼,在王珪耳畔响起:“左揆,今日可来得稍晚了些!”
    王珪抬头,看到了,坐在令厅右侧的位子上,微微起身,向他拱手拜了拜的右相蔡确,同时也是他在这个朝堂上,最讨厌、最嫉恨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