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立规矩(1)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苏颂的身影出现在内东门下的时候,曾肇的内心是狂喜的。
    苏颂看了一眼曾肇,也是在心中叹息一声:“子开终归是孟浪了!”
    朝廷的事情太复杂了!
    曾肇又过于年轻,而且缺乏经验——他今年才将将四十岁!
    之前长期在国子监和秘书少监为官。
    务虚远胜务实,又有着两个哥哥保驾护航,以至于压根不知人心险恶。
    心中微微吁出一口气,苏颂就在郭忠孝的引领下,来到内东门下的那个专门给宰执们入宫修的小殿。
    郭忠孝连忙招呼人给他搬来一条椅子。
    “省佐且先坐下来等等……”郭忠孝轻声道:“相信官家很快就会有旨意来。”
    “嗯!”苏颂坐下来,将象牙制的朝笏放到右手边。
    郭忠孝奉上茶水,趁机低声道:“省佐,春官方从庆寿宫中出……”
    “嗯!”苏颂点点头。
    曾孝宽,他自是熟悉。
    说起来,他和曾孝宽之父曾公亮,是有着深厚交情的。
    因为他祖籍是福建的,也是在福建出生的。
    后来才因为父亲仕宦,移居的润州。
    自然,在当年就被章得象、曾公亮,拉进了他们的小圈子。
    而曾公亮与曾易占又是同宗盟兄弟。
    他又和南丰曾氏又同乡之谊,尤其是与曾巩,相交莫逆。
    曾巩则和王安石是知己好友——当初,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将葬,墓志铭就是请的曾巩写的。
    同时,曾巩在朝中,是受曾公亮提拔、任用的。
    所以,他、曾巩、曾公亮、王安石,当年是串在一起的,一条线上的。
    故此,熙宁初年,他苏颂才会被提拔进朝廷,担任了一系列重要的职务。
    包括,如今郭忠孝兼任的知通见司的差遣,当年也是他兼任的。
    不过那时候的通见司还叫通见银台司。
    熙宁三年的时候,他更是被王安石举荐为当年的权知贡举。
    这可是相当关键的位置!
    科举,三年一次。
    熙宁三年的科举,又是先帝的龙飞榜,历代以来龙飞榜进士的仕途,都要比其他科的进士仕途更畅快。
    而彼时又是新法的关键时刻。
    自然,那一科的选人、用人非常关键。
    如今,跪在内东门下请罪的官员里,就有一个当年龙飞榜的榜眼——上官均。
    其文章,苏颂当年看了都是拍案叫绝。
    奈何……不如叶祖洽能洞悉风向。
    于是,到手的状元就这么飞了。
    但,那一年的龙飞榜中,出的最厉害的人,却并非是科举三甲,而是第五名的蔡京蔡元长。
    如今,以朝议大夫、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然后,是同榜的蔡京之弟蔡卞,如今以朝奉大夫,为都大江淮六路转运副使。
    兄弟皆为待制!
    而且,皆受少主信任、重用!
    未来,这兄弟都有机会,拜任两府,甚至宰相!
    而当年的苏颂,能任权知贡举,可知,他已是王安石新法团队里的一员。
    至少,王安石是这样认为的!
    想到这里,苏颂就唏嘘了两声:“往事如烟啊……”
    他看向那内东门下匍匐的曾肇的身影,想起了当年的他。
    当年——他也曾如曾肇一般,伏于内东门下。
    不过,不是谢罪、告罪,而是坚决的驳回诏书。
    那一年,是熙宁四年。
    李定李资深匿母丧不服的事情爆发。
    而他苏颂时任知制诰,负责为先帝起草制词。
    一如今天的曾肇!
    而李定的除授,是王安石推动的。
    但,作为知制诰,苏颂实在无法接受李定的行为,于是,坚决拒绝给李定写词头。
    因为这个事情,他被王安石认为,是忘恩负义,也是挑衅其宰相威权。只能被迫出知地方。
    拗相公就是这样的。
    而这也是苏颂之所以要入宫求情的另一個原因。
    虽然说,当年的他和如今的曾肇,是不同的。
    曾肇属于捕风捉影,但他有确凿证据。
    可终究让他有些共情。
    想着往事,苏颂慢悠悠的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曾子开本心不坏……只是为人欺骗了。”他轻声说着,以此来说服自己。
    正等着,忽地内东门外的宫闱回廊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苏颂见着来人,连忙放下茶盏,站起身来迎接。
    “张修使……”他远远的迎出去,亲热的喊着张方平的差遣——元祐字典修撰使,这才是对张方平正确的称呼。
    工作场合要称职务!
    哪怕对方已经致仕退休了!
    但这依然马虎不得。
    因为可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