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追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为方阵的前进来源是来自后方的挤压,所以后排的人数越多,他们前进的动力就越大。</P>
    而宽正面的方阵则利于迂回包抄,他们有更长的正面绕到敌军的侧翼形成合围。</P>
    但恰恰不巧的是,袁军可以靠着人数,既能形成大纵深,又可有更宽的正面,如此对泰山军的右翼形成两面夹击。</P>
    所以正常情况下,是很难守住的。但泰山军有骑兵,这也是于禁将许仲安排到这里的原因。</P>
    等后面他们这些二线部队全线开赴洛水南岸的战场,许仲部将会变阵为更深的纵深阵,然后利用本阵的突骑袭击敌军的左翼,让敌不仅形不成合围之之势,而且敌军但凡敢在过程中变阵,就会遭受本军突骑的迎头痛击。</P>
    这就是骑军的作用,不只是突阵那么简单,单单是强机动性就决定了它可以玩出花来。</P>
    然后从许仲的龙骧军往东算,依次是赵简的天策军、段秀的振武军、罗纲的威武军。他们四个军将会从洛水西面的这处渡口和浮桥进入战场。</P>
    而在于禁的这个方面军再往东二里左右,是张冲的本阵和麾下的六个军。</P>
    他们分别是赵云的控鹤军、徐晃的飞虎军、郭诵的飞熊军、王罕的骁骑军、陈焕的射生军、以及张祯、朱灵、高顺等人合兵的混编军。</P>
    而在这六军之后的是泰山军的十营突骑,计五千骑,其中半数突骑已经被下放到了各军之中,多者千骑,少者三五百,用以临阵决机。</P>
    这五千骑中,有千人左右的甲骑,骑将庞德,副将张辽。剩下四千骑,分别是田俊、李虎、李辅、李弼、严纲、马武、徐荣、程普。其中田俊为方面帅。</P>
    最后就是围绕在张冲帐外的横撞将了,人数五百,负责中军与战场各军的联系。</P>
    此时,这洛水北岸的泰山军八个军就这样东西排列着,之后他们渡河后也会按照这个大体的方位来布阵,只是具体布何阵得等过河才开始。</P>
    所有泰山军都是等待着,等待着那最终的时刻。</P>
    静悄悄。</P>
    ……</P>
    伊水南岸,袁军的总阵。</P>
    此时,随着张合、李通、李整三个军开拔过河后,这里的军帐空落了不少,但剩下的军帐依旧如繁华一样盛开在伊水南岸的阔野上。</P>
    这一次的军阵调度是由鞠义来布置的,当然他现在也只能做些这些顶层的规划了。</P>
    此前袁军并不是这样调度,因为那个时候对面的泰山军进攻都比较偏于保守,所以当时的袁军布阵并没有太多的章程,都是依伊水而营。</P>
    但后来泰山军突骑奔袭关西军的消息传来后,鞠义认为再不能这样散漫扎营了,不然如果敌军再效仿故计,那袁绍的本阵就危险了。</P>
    在怕死这一点上,袁绍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所以很快伊水南岸的袁氏大营就做了很大的调整。</P>
    他先是将一个两千人哨军布置在了伊水上游地区,作为自己这边阻遏敌骑抄击的第一处哨壁。</P>
    然后在此哨壁的偏南方二里左右,让袁术的大军布置在那里,一方面可以为此哨壁的后援,又可以作为袁术部进入河间地战场的行军方向。</P>
    在他看来袁术手上的三万大军是肯定要用上的,而出击方向就是伊水上游,那样直接就从西南面威胁到战场中的泰山军。</P>
    而在袁术这边营盘再往东五里,就是袁绍的本阵。</P>
    它的本阵大致沿着万安山余脉的山脊小路绵延十里,然后向北有一个陡峭的谷地,再向南延伸。</P>
    如果泰山军的突骑就是能突破袁术那边的防线,也会折戟在这里。</P>
    鞠义在这片谷地的上方高地上构建了一条坚固的阵地,并将淳于琼的中护军悉数布置在了这个位置。</P>
    而袁绍自己的上五军则沿着谷口一字排布,将最中间的袁绍中军拱卫起来。可以说这里就有四万大军,而且是袁绍最精锐的。</P>
    然后在总阵的北方就是周昕的左护军万人众,他们将要作为第二波的渡河部队,此时已经陆续开赴到了伊水南岸边,等候渡河命令。</P>
    本来鞠义是要将淳于琼的中护军一并派到那边的,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