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兵之后,一支人数在三千人左右的步兵抵达到了张南那里,而后者果断将这支援兵派遣到了广武军这边。</P>
率领这支步兵的是泰山军有名的猛将,典韦。</P>
作为脱离一线指挥很久的典韦这一次又被张冲启用,他带着来自中军所辖制的铁甲兵赶到了东线广武军处。</P>
而在其带着先头部队抵达没多久,典韦就带着一支散兵对向李通的部队发起了攻击。</P>
这些浑身包裹铁甲的中军牙兵,三五人就结成一个小阵,然后从那些江淮兵阵型之间的细缝中杀入。</P>
那些斗技凶狠的铁甲兵,就如同一根根铁钉子,一下下凿入本就千疮百孔的后护军方阵里。</P>
于是,纵然有各级军吏的督战,但溃乱之势已成涓涓细流之态了。</P>
……</P>
而在文丑这边,他叹了一口气,将插在地上的马槊拔起,随后一言不发,就向着李通那边支援过去。</P>
此前,文丑与李通有过一个重要的约定,那就是当他看见李通那边升起三色旗帜的时候,就是需要他带着甲骑冲锋的时刻。</P>
而现在,一面“红黄白”三色旗帜缓缓从李通阵上升起,所以文丑在仔细权衡了战场形势后,终于还是决定带着千余甲骑冲锋了。</P>
其实一开始袁绍将文丑布置在东线,是想让他作为一支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的,而现在来看,东线的战事过于拉胯了,纵然文丑此刻出击,最终也不过是击溃东线的泰山军。</P>
但到现在的局面,又能多想什么呢?</P>
文丑执槊兜马缓步,身后是千人左右的甲骑,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似乎是一团团精光,他们在数名号角手的吹号中缓步前进。</P>
文丑选择潜伏和出击的角度非常刁钻,正好是李通军和李整军的右侧。</P>
而有这些军队的遮挡,甲骑军在行至距离李通军不足三百步的位置时,内圈里面的典韦他们才发觉不对劲。</P>
正在凿击李通部的典韦忽然感觉地面在晃动,同时看到对面的敌军正匆匆往两侧撤退,早就有准备的典韦大喊一声:</P>
“咱们也从两边撤。”</P>
典韦身边的扈兵得令,不断向着周围吹奏号角,不同的声音变奏传达着典韦撤军的意思。</P>
于是,那些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李通军,惊奇的发现那些悍勇的铁甲兵竟然散得更开了,并且还有意无意向着战场两边分散。</P>
与此同时,文丑一夹马腹,驱驰战马疾驰,数十名甲骑与他并绺而行。</P>
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支横队,而在他们后方的,大概有四五十排,都已经将马槊平举起来。</P>
李通在通知后方的文丑出击时,就已经下令前方的各营让开一条冲锋道,但真正在实施的时候,实际上只有稍微后面的营头执行了这个命令。</P>
其余各营不是做不到,而是已经约束不住濒临崩溃的吏士们了。</P>
那些高高在上的高级军吏始终弄不明白为何这些吏士这样胆小,只是个风吹草动就胆寒成了这样。</P>
而如果设身处地到他们中间,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了。</P>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江淮兵,你会怎么看待眼前的一切呢?</P>
本来作为来自江淮地区的武装,他们本来就不愿意去千里之外的洛阳打什么仗,那里的一切都和他们很遥远。</P>
然后经历漫长又难熬的赶路后,他们终于抵达到了伊水大营。</P>
可到了这里,他们就常常补给不足,吃着陈粟,他们一日日熬着,只想这场战事快点结束。</P>
好了,终于轮到出击了,可他们又被告知是第一批过河的。</P>
纵然再愚蠢的士卒都明白,第一批过河意味什么。但他们没有话语权,只有听令的份。</P>
战战兢兢过河后,他们一路向北,深入这片河间地,半天都遇不到一个敌人。可身边时不时有同伴说,某某哨骑小队失联了。</P>
这些都告诉这些普通的江淮兵们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真的是孤军深入。</P>
好了,好不容易看见了友军作战的踪迹,上面也非常果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