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热爱文学的大学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嘛.....让你看看也无妨。
    刘建军从黄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打开后交给方明华。
    “你看看,怎么样?”
    方明华接过稿子,看了看,不禁微微蹙眉。
    是一首爱情诗歌。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爱情这个词一般人羞于说出口。
    但除了一类人——诗人。
    这首诗就写的相当奔放,名字叫《告别爱情》:
    还没来得及说再见
    列车就已驶远
    孤零零的站台
    遥不可及的云天
    还没来得及挥一挥手
    就已水过三秋
    茫茫人海哪是尽头
    春花秋月不见问候
    ....
    ....
    诗很长,整整两页。
    但这水平.....
    如果你寄到《萌芽》这样的杂志,估计或许能凑合,但这是《延河》啊。
    曾经刊登过诗人闻捷、李季、贺敬之的诗歌,刊登过志鹃的《百合花》、吴强的《红日》、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杜朋成的《夜走灵官峡》......更别说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陆遥、陈中时、贾平娃....
    怎么会刊登你这首诗
    “刘建军同学,你这首诗恐怕不行。”方明华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
    “不行?!”刘建军再也忍不住讥讽道:“你一个看门的,懂什么诗歌?!”
    卧槽。
    难道你不知道宰相门前三品官?
    哥好歹也是杂志社的门卫!
    他也懒得回答,直接从登记簿上撕下一夜空白纸,又取下张宝华胸前的钢笔,刷刷写起来。
    “你要干啥?”刘建军忍不住问道。
    “写诗!”
    没过一分钟,方明华将纸递给对方。
    刘建军看了一看,顿时瞪大眼睛。
    《春》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是很短,只有三行,同样是描写爱情,但远远胜过自己写的两页纸。
    刘建军脸涨的顿时通红,看着方明华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这首就不敢递给张主编看,何况你写的?”方明华很和气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同学,我建议你回去以后别老琢磨写什么诗,向你们学校的杨伟师哥学习,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早点造出歼20,比你写一千首一万首诗都强。”方明华语重心长。
    刘建军默默的走了,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事情搞定,方明华将那张稿纸揉了个纸团也准备回家,这才发现张宝华看着自己,一脸崇拜。
    “明华哥,你能把你写的那首诗留下吗?”张宝福问道。
    “怎么?你想学?”方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问道。
    “不是不是。”张宝福急忙摆手:“我小学都没毕业哪有那水平?我是想,以后还有人硬闯杂志社说要见编辑看稿,我就拿出你写的这首诗来,没这水平就别装大。”
    呵?
    聪明!
    “行,我走了。”说完转身出了门卫室。
    “明华哥慢走!”后面传来张宝福的声音。
    方明华家在杂志社的职工家属院,但距离杂志社比较远,走路还有二十分钟的路程,他没自行车,上下班全靠两条腿。
    进了家属院前面是一栋红砖五层楼房,看这样子还比较新,后面则是一栋筒子楼。
    所谓筒子楼又叫也被称为赫鲁晓夫楼,前苏联的产物。特点为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一层会用着一个洗漱间,厨房——一般就一个煤炉放在门外,旁边堆放着蜂窝煤和大白菜。
    现在正是做饭时间,整个楼道烟雾缭绕,非常热闹。
    方明华小心绕过绕过一个个煤炉,到了东头自己的家,老妈张凤兰围着围裙正在屋里擀面。
    张凤兰今年还不到50岁,国棉六厂的职工早已经内退,留着短发做事干净麻利,看到儿子回来立刻招呼。
    “小华,下班了啊,今天做你爱吃的油泼扯面。”
    方明华穿越前就爱吃秦省的油泼扯面,一听这个立刻咽了下唾沫,不过却说了句:“是不是明丽回来了?”
    “对,今天周六嘛,你妹从学校回来了。”张凤兰边擀面边说道。
    老爸方长河有三个子女,方明华排老二,大姐方明梅顶替了老妈的班,现在是国棉六厂的纺织工人,早已经出嫁而且有了孩子。
    方明华还有个小妹叫方明丽今年17岁,刚刚考上西北大学的数学系那也是省重点后世的211,全家人都以她为骄傲。
    平时方明丽住校不回来,只是到了周末才回家团圆。
    正说着,就听到楼道里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