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时期。
第二个就是既然外部的国家无法给大明提供太多的市场,那就只能开拓内地市场。
搞大基建是最快带动发展的。
不仅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人口,还能改善当地的交通情况,将当地的货物通过交通运输出去,带动当地的经济情况。
一旦交通变好了那什么都好说。
年轻时候陈寒不是很懂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总觉得这不就是有些当官的想要敛财吗?
可能那时候自己还是太年轻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有多么的有道理。
他出生的时候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是水泥路面,即便没有了也已经有了比较的路胚子,虽然可能会晴天一脚泥雨天一身土,但至少可以走大车。
但是到了明朝之后她才真正知道了这句话多有道理,因为明朝很多地方不要说水泥路,不要说泥路,而是根本就没有路,真正的是十里不同音。
不是百姓们不想交流不是百姓们想封闭,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路,大家根本不知道对面的村子里到底生活着什么样的人,有的老人一辈子都在村子里没有出过村。
这就是现状。
而陈寒来了之后也明白就算是穷自己一辈子,估计能给如今的大明打好底子,就算不错。
最重要的就是搭好框架让后人顺着框架来就行。
他完全无法保证能让大明变成如何如何,但他现在完成的这部分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所以宁安长公主在听完了李海的汇报之后,想了想,“你去问问城里的商号有没有兴趣成立修路的商号?”
李海听到这话就有点奇怪了,“公主,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难道修路也能成立商号来修?”
李海不是很懂其中的意思,在他的脑海里修路这种事那都是朝廷来干的,而且根本不需要多少钱发动徭役就是。
徭役还得自己自备干粮自带材料呢。
所以现在宁安长公主提出来要出钱修路,那听着都比较的新鲜。
宁安长公主一开始听到陈寒这样讲的时候也觉得太新鲜,因为她也觉得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只要一纸令下就会有当地的官府衙门自己组织徭役前去修路。
就是要哭一哭当地的百姓了。
这种修路的办法一开始她也觉得很方便。
可是听完了陈寒的话之后,她就觉得陈寒说的很有道理。
尤其是现在她听说不少的商家,想要运送货物还是非常困难的时候才知道,浙江这块地方水域面积很大,陆地面积反而比较少,而且多是山地,运送货物其实还不是很方便。
虽然靠海吧,可以用海运,但是沿途没有多少海运码头供大船停靠,这还不算完,最主要的是没有这么多的集中货物来运送,最多的就是运送北方大城市的粮食。
可这样的大宗货物运送每年才有几次啊,所以除了朝廷来操持之外,根本就没有民间商人去搞海运,你也搞不起来,因为海面上还有很多的海岛和倭寇呢。
所以为了方便小宗货物的运输还是应该发展,还得发展陆地交通才是。
而至于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建设道路,当时宁安长公主依偎在陈寒的胸膛上就听陈寒说过这个问题。
当时就听陈寒说道:“你们现在的思维还是想用百姓来修,征发徭役,这样衙门省钱省事。”
宁安长公主听后点点头:“这是当然,这是自古以来用的办法。”
陈寒就回答:“可你们有没有想过通过这样的办法来修的路,缺乏统一的规划不仅耗时耗力,更没有统一的标准。
沿途的县份,有的富有有的贫穷,他们征伐的徭役有的多有的少。
要修的路路程也有多有少,人口多的地方要承担的未必就是很长的路段,人口少的反而要承担路程长的,这都是现实中要面临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粗线,路面修建有好有坏。
甚至因为本身工人都不专业,加上百姓不是自发来修路的,服徭役是有期限的,所以每个百姓只想着混日子,谁想好好的修路,这样修出来的路面,能有好的?
还有路面是人踩车压牛马踩踏,长年累月谁来维护也是一个方面,大多时候时间一长这条路就完全不能用。”
当陈寒说出这番道理来之后,就连见多识广的宁安长公主也觉得好有道理,甚至也觉得这样的方法不对。
于是她问道:“或许有很多人也看出了其中的不好之处,不过这已经无力改变。”
陈寒点头:“不是无力改变而是惯性使然?”
宁安长公主问道:“什么叫做惯性?”
陈寒简单的解释:“就比如你在山坡上把一个人推下去,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往前跑,根本停不下来一样。”
这么解释宁安长公主倒是听懂了,这个所谓的惯性大概就是不受控制的让人顺着这股力的方向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