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弄巧成拙的张安平 果决的袁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从五中的教师公寓离开后,张安平一直在反复琢磨一件事:
    为什么没有窃听设备?
    自己没有找到远程监视的点位,可能是没有找对位置,也可能是某个监视点位在这个时间段偷懒,这能解释过去。
    为什么会没有监听设备!
    换任何一个人做主,都会将监听设备秘密安放在“白家”,因为被窃听对象无意中的一句话,有可能就是至关重要的情报。
    可偏偏没有监听设备!
    至关重要的书房中竟然没有监听设备——“高科技”监听设备和物理监听手段都没有,这根本不符合保密局的作风、不符合王天风做事的风格!
    如果是其他人,这时候可能会往另一个方向去想:
    或者,袁农已经叛变!
    如此情况下,自然就不需要窃听设备了。
    甚至会往深里想:王天风这一次极有可能就是故意打草惊蛇,目的就是让卧底向袁农示警,继而将卧底揪出来。
    但张安平偏偏是个挂壁,他清楚袁农是经过国民党残暴手段考验过的同志,不可能背叛他的信仰——那么,问题在哪?
    【是王天风担心打草惊蛇强忍着没有安放窃听设备?】
    【还是王天风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根本就不需要窃听设备来监听!】
    其实当特务和做生意类似,面对一个目标,第一考虑的不是放长线钓大鱼,而是要确保有保底的盈利,即落袋为安。
    真正的生意人,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加杠杆——必须要保证加了杠杆也不会折了本。
    看见利润的时候不能无视风险!
    特务这一行也是如此,既然发现了袁农,那就得务必保证“落袋为安”。
    这也是为什么在情报处的会议上,作为王天风的嘴替,郭骑云称“白先生”现在被远程监控了!
    确定煮熟的鸭子到了嘴边不会飞走,才会有进一步的算计。
    所以,张安平认为自己没有找到监听设备的原因只能是后者:
    【王天风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根本就不需要窃听设备来监听!】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王天风会有这样的想法?
    只有一个可能:
    袁农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王天风的监控!
    确定了这个可能以后,张安平忍不住倒吸冷气——什么情况下,王天风会认为袁农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监控?
    惟一的答案:
    袁农的身边有他的人!
    林丽这个名字不由自主的浮现在了张安平的脑海中,同时还回荡着袁农一句话:
    她的丈夫前不久牺牲了,在根据地里还有个四岁的孩子。
    张安平强迫自己快速冷静下来。
    【或许是林丽,或许可能还是其他人——但一定是跟袁农关系密切之人!】
    昏棋!
    张安平立刻意识到自己让袁农切断跟所有同志的联系是一招昏棋,如果袁农立刻切断了跟所有同志的联系,这无疑就在告诉王天风:
    我发现你发现我了!
    张安平不得不紧急重新返回“白家”。
    他明白这时候去而复返,反而会让袁农生出警觉,继而不会信任自己,但张安平却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他不阻止袁农切断跟同志间的联系,那就等于亮出了底牌,王天风会在第一时间收网。
    他只能回去。
    面对去而复返的张安平再度从窗户里爬进来,袁农虽然没有表现出异样,但身体还是下意识的紧绷起来。
    翻窗而入的张安平示意袁农跟自己进书房。
    进了书房后,张安平略尴尬道:“切断联系,是一个昏招。”
    “什么意思?”
    袁农这时候已经心中升起了无数的警觉。
    张安平答非所问:“书房里没有窃听手段——外面,你应该翻找了一遍了吧?有没有发现?”
    袁农若有所思道:“没有。”
    “我怀疑敌人认为不需要窃听,就能掌握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
    【下一步,是……从我口中套出其他消息吗?】
    原本的袁农,对贸然出现的张安平,是从怀疑转向信任的。
    因为张安平全程都表现出了克制和诚意,唯一从他口中获取的消息就两条:
    刘世杰和周先辉现在的情报。
    假设张安平是敌人,这两个情报对他而言可有可无。
    所以袁农选择了信任——尤其是张安平唯一的要求也非常符合保密的原则。
    但现在,张安平去而复返了——站在袁农的视角,这更像是获取了自己的信任后进一步的套取。
    所以袁农认为接下来此人要是打算以此为由进行消息套取,那绝对就是阴险卑鄙的敌人的龌龊手段!
    “你是说,内奸……就在我身边对吗?”袁农做惊疑不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