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凤梧啊,朕要给你加担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09章凤梧啊,朕要给你加担子
    潘应龙马上领悟到,皇上明面上是敲打自己,实际上是给自己交代任务,加担子。
    好啊!
    皇上,臣就等着加担子!
    潘应龙沉着地说道:「臣愚钝,还请皇上训示。」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朱翊钧开门见山地说道,「主要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大明新农业新农村建设。」
    都说明清皇权不下乡,但朱翊钧知道,历史上真正做到皇权不下乡的其实只有满清。
    清朝先是继承明朝的里甲制,到了乾隆年间,宣布实行升级版的保甲制,把农村基层以族权等形式交给地主们。
    以前乡约族规还需要官府审核批准,清朝不需要了,乡绅族老们看着办就好了。
    在满清,地主不仅是亿万农民的「衣食父母」,还可以通过乡约族规行使司法权。
    看谁不顺眼,随意扣上一顶帽子,偷盗丶通奸丶无业游荡.肆意用刑,乱棍打死丶浸猪笼就算告到官府都没用。
    地主老爷们还拥有包税权,农民的赋税先交到他的手里,再往上交,中间的玄机就大了去。
    朝廷拿三,贪官污吏拿七,乡绅老爷们的如数奉还。
    钱粮是老爷的,税役是农民的,盛世是皇上的。
    在满清,地主老爷们下面有一群牛马供养着,上面还有科试这个上升通道。子弟认真攻读圣贤书,苦练八股文,一朝中试,就可以出仕报效朝廷。
    光宗耀祖,让家族也跟着沾光,从小乡绅成为城里有屋丶乡下有田,见官不拜,往来无白丁的世家。
    三皇五帝以来,以乡绅豪强为主的地主群体,从来没有这麽舒坦过。
    满清啊,我们无比忠于你!
    就算你被历史的洪流给淘汰了,我们也要留个金钱老鼠辨,日月昭昭,赤胆忠心!顺便缅怀当年的美好日子。
    自己通过多次大案,已经把缙绅名士丶豪强世家结为一体的村镇基层骨干势力摧毁得七七八八,然后通过经济手段,压低粮价,进而压低田地创造财富的能力,让剩下的地主群体们,大伤元气。
    现在工业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到处都急需劳动力。百姓们谋生的门路越来越多,田地的重要性在急速下降。
    没有经济基础,地主老爷们说话也硬气不起来了。此时是建立完整的村镇基层组织,完善农村管理制度的最好时机。
    朱翊钧继续说道:「工业革命再迅猛,但大明的现状依然是农村人口要占八成以上。
    这麽重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要被别人占了去,然后某些势力就会死灰复燃,阻扰大明的发展。
    在朕的规划里,新大明包括新农村,新生产力包括新农业。但是要建设大明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关键还是在人,在村镇基层组织。」
    潘应龙连连点头。
    皇上真是高屋建瓴丶高瞻远瞩。
    大家在纠葛新旧生产力争斗时,他在考虑如何建立新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生产力。
    大家在想法子创造更多的财富时,他在考虑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财富。
    大家在讨论以铁路为纽带建立经济中心,他在考虑建设新农村新农业。
    「隆庆元年,经历了东南剿倭丶北方征虏后,大批老兵或因伤或年长或自愿,纷纷退伍。兵部和吏部联手,把他们安置在农村里,以为乡村治保和游徼,负责乡村治安,维护地方稳定。
    后来各县又陆续设乡公所和镇公所,改巡检和游徼为派出所和民兵营,安排官吏和转业军官任职。
    村治保依然还在,还有村民兵队长,继续在最基层维持社会治安。
    这算是朝廷对村镇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次尝试。当时负责此事的是张师傅,他是内阁阁老兼吏部尚书。
    只是他后来提出考成法,又迁任内阁总理,总领国政,这件事就慢慢放了下来。
    那会朕的主要精力也放在推行万历新政改革,无暇旁顾。
    不过这些年,农村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清丈田地丶普查人口,把大明各地的农村家底都摸清楚了。同时也按照居住聚散情况,废保甲里正制度,重新编为村组。
    其中村是行政单位,组是农户们互助单位但其馀的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现在新政初见成效,考成法也颇见成效,村镇基层组织建设之事,也该继续往前推进。」
    潘应龙应道:「臣领旨。只是臣愚钝,不知道领悟皇上旨意到没到位,还请皇上垂训点拨。」
    「凤梧先说说你的领悟。」
    潘应龙答道:「是,皇上,请容臣整理一下。」
    「没事,你慢慢想。」
    朱翊钧端起茶杯,慢慢踱到窗户旁边。
    这里是滦州钢铁集团的招待所,有一大两小三栋建筑。
    这些年,各地来滦州参观学习的官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