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还有六七十人是士子文人,坐在单独的一个区域。
他们都是编剧,也算是戏曲协会一员,他们可能还是文艺联合会另外一个分属组织,文学协会的成员。
董理看到几位熟人,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戏剧大才子,清远道人汤显祖。
据说他以前跟江南大名士丶苏州戏曲研究院王世贞兄弟走得很近,能够出名也是得了王氏兄弟奔走举荐。
可后来他跟王氏兄弟理念不符,反倒跟在南京大学坐镇的卓吾公(李贽)走得很近。
那可是王氏兄弟的死对头。
然后听说汤先生跟王氏兄弟闹翻。
他离开苏州,到处游历,给其它地方剧种写剧本。黄梅戏《天仙配》的戏本,就有他帮忙修改,焕然一新。
苏州戏曲研究院丶《词林》丶《戏曲评论》,频频出文,抨击汤显祖的戏本,淫词艳文,污秽不堪。
许多戏曲界同仁大为不解。
这是怎麽了?
许多昆曲大腕也十分可惜,以前清远道人给昆曲写得戏本,《西厢记》丶《牡丹亭》,写得多好,怎麽就生分了?
可是他们可惜归可惜,却无力改变。
昆曲牢牢掌握在王氏兄弟以及苏州戏曲研究院手里,清远道人已经跟那边闹翻了,再给昆曲写戏本完全不可能。
要不是《西厢记》和《牡丹亭》实在太出名,唱遍海内外,戏曲研究院都想把这两出戏从昆曲曲目中下架。
篡改着者名,朝廷有颁布《着作版权法》,只要敢动手,一告一个准。
于是这些人就把汤显祖写过的昆曲丶徽剧剧目戏本的着者名,改为清远道人。
这些鸟人,聪明劲全用在这方面了。
哗哗!
突然响起了掌声,坐着的人纷纷站起来鼓掌,俞巧莲和董理跟着站起来,使劲地鼓掌。
他俩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什麽也不懂,跟着做就好。
从左边的门进来一行人,都穿着正资服,颜色不是黑色就是藏青色。
打头是张四维,带着微笑,精神抖擞。
紧跟着的是礼部尚书潘晟丶太常寺卿杨令德丶礼部右侍郎兼管学政司王圻丶礼部右侍郎兼管文化司申时行丶精神文明建设委长史沈一贯丶文化司艺术局郎中屠隆等一干官员。
看到这阵仗,跟官场关系有些密切的昆曲和徽剧的班主丶管事们,心里暗暗咋舌。
这是要上天啊!
他们努力想在这行人里寻找王世贞兄弟的身影,他们近期也进京了。
可是怎麽都找不到,不由哀叹。
凤洲公兄弟俩,就算文华誉满海内,可是终究没有官身,会议规格一上去,连坐主席台的资格都没有。
俞巧莲丶董理和下面大部分戏曲从业者一样,只知道傻傻地鼓掌。
一行官员坐下,张四维坐在正中间,C位。
左边是潘晟,右边是杨令德
沈一贯没有坐下,今天会议他主持。
「诸位戏曲工作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