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还是挣美刀过瘾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7章还是挣美刀过瘾啊
    “边姑娘,稍等!”
    人群渐渐从铺子里散去,人手一套衣服,有人俩套,金彪眼睛都笑弯了。
    李建昆喊住主持场面,唯一两手空空的边音。
    边音刚踏出门的脚,复收回来,疑惑道:“怎么了?”
    李建昆手里拿着一身新衣裳,记得她的size,走上前笑道:“太感谢您了,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生意,这裙子送给您,聊表心意。”
    正是她昨天第一口询价的白色带小黄花的连衣裙。
    但后面买的是另一款。
    边音惊讶,百来块的东西,说送就送,“这……不好吧。”
    “应该的,请务必收下,咱也不是国营单位,不碍事。”
    当下称之为外宾。
    但如果身上穿的衣服,并非他们带来的,而是在这个国家买的,那就是另一码事。
    “我鸡道有个地方可以逛爹,美食,工艺品,小商品,服装,都有!你想去吗?”
    “不了,上次不是去镇上逛过吗,一点都不好玩。”
    “这套我要了,那套也是。”
    “干啥去庆有哥?”
    羽生由美子兴致缺缺。
    这很重要。
    不多会,陈亚军哧溜冲过来,“彪子,怎么样怎么样,你卖了多少?”
    他亲自上前招呼,也没用英语,敢自己出来逛街的老外,显然有点中文底子。
    中华文化讲究一个入乡俗随,他们留学生并不想表现得特立独行,以至于格格不入,此时提出的口号是,与中国同学一起“同吃同住,共同学习,共同劳动”。
    假期间,也总能在农村、车间,看见他们的身影。
    但在黑市上,1:3,1:4,那都是等闲。
    两人用尚不熟练的中文交流,也是一种口语锻炼。
    “骗你干哈,去不去?”
    庆江坊里,开始有星星点点的客人登门,刘小江忙着接待,徐庆有戳在柜台后面,却全无做买卖的心思。
    她最痴迷的是大唐文化。
    安娜对于这种情形见怪不怪。
    李建昆连声致谢,将她送出门外。
    “小美。”
    “废话,不然能长金头发?”
    关系重大。
    陈亚军盯着李安娜,大吃一惊。
    这个年代美刀兑换人民币,由于没有金融市场,采用固定汇率制度,1979年的官方汇率为1:1.4962。
    从1972年后更是逐年递增,留学生也开始遍布全世界。
    等过几年就不一样,马路上但凡遇上一个歪果仁,保管一群人凑上去,不是看人,打听有没有外汇券,以至于有些歪果仁出门,穿件白T恤,上书几个蹩脚的中文字――
    两人东看看西瞧瞧,一阵踅摸,站在了90百货门前。
    “建昆建昆,你赶快过去,亚军那边来了外宾!”
    “当然。”李建昆非常绅士地接过。
    “可是,这位帅哥,我们没有这么多人民币。”
    一番了解,搞半天还是他们学校的。
    最早的东欧交换班设在清华,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转入北大,从此拉开北大作为外国留学生主要院校的序幕。
    在这里还有一件不方便的事:如果带来的衣服不好穿了,你只能穿上那些毫无美感的黑白蓝。
    “我就说吧。”
    “卧槽!老外?”
    暂安小院,当李安娜和唐小美,好容易按照中国同学提供的地址,磕磕绊绊摸到这里时,立刻引发人民同志的眼神围观。
    我国来华教育事业,起源于50年代初,当时因为外交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拔了35名留学生,分别前往东欧五国学习,对应的,五国也派遣来华留学生35人。
    他刚算了笔账,如果按人均消费50元计算,刚才那一波,瞅着不低于五十人,老贼一下入账两千五!
    羽生由美子同样用美刀支付。
    羽生由美子眼神亮了,透过窗户,她看见一些色彩明艳的衣服,放在这个国家,无异于寻到宝藏了。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不搞清楚这一点,徐庆有今儿饭都吃不下。
    羽生由美子忧伤扶额,让你别跟东北人多说话吧,撑手坐起,狐疑道:“真的吗?”
    一顿疯狂采购,把屋里屋外的一帮人民同志都给看呆了。
    好嘛,不愧是当下全世界最有钱的两个国家。
    “我没有外汇券!”
    截至哗哗哗之前,北大共接受了1875名留学生,约占到全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6%。
    这不就来了吗?
    也不知道哪个学校的。
    彼时称之为东欧交换生。
    “肿么了安娜?”
    这个不好穿,有两重意思,一是穿破了,二是过于另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