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有点东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才上午九点,阳光已成白炽。
    办公室里,窗机空调不堪重负,咯吱作响。
    咚咚咚!
    随着李建昆的一声“进”,房门被推开,冉姿踩着一双水晶高跟鞋哒哒哒走进来,丁伦跟在后面。
    两人都是昨天从港城过来的。
    “老板,车到了。”冉姿说。
    李建昆合上手中的一份文件,从老板椅上起身,准备亲自去迎接。
    毕竟在旁人眼里,他只是特区华电公司的一名职业经理人。
    再者,他自己也愿意去,礼贤下士嘛。
    走到丁伦身旁时,李建昆拍拍他肩膀:“看你的了。”
    丁伦咧嘴:“您放心,妥妥的。”
    ……
    ……
    一辆考斯特中巴车,刚驶入华电产业园。
    车上坐着几名中年人,其他的都是青年男女。
    后者们,是今夏清华半导体专业、EDA班级,也就是集体电路设计班的全体学员,应届毕业生。
    拢共才十八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有去国外深造的机会。
    有些人已经收到通知书。
    有些人至少收到对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要知道,前两年有机构做过统计,全世界能使用电脑进行芯片设计的人,不超过一百个。
    他们尽管不能说,已能自主完成芯片设计。
    但基础都很扎实,这是得到过到访清华的国外专家肯定的,欠缺的只是经验。
    “规模还挺大,环境也不错。”
    “有啥用?咱们现在可没资格贪图享受。”
    “权当旅游吧,时常在报纸上看特区的消息,这还是第一次过来。”
    “我下月要去美国,再回来就是几年后了,临走前能来特区看看,也挺好。”
    …
    学生们相互交流着。
    虽然知道此行是受特区华电公司邀请,对方约莫想招他们进公司。
    但没人对此有想法。
    只是系领导一定要带他们来。
    正如他们的导师所言:“我已经没什么好教你们的,我的知识储备只到这里。”
    如果连他们的恩师,都不能再传授他们知识。
    全国也找不出其他人了。
    而他们又有自知之明,清楚对于EDA这个难度超高的领域来说,他们掌握的东西还很浅薄。
    几年的艰苦学习,不可能放弃。
    国外大学又有橄榄枝伸过来。
    换你,你会怎么选?
    当然,此时的他们,仍然怀揣着满腔的报国热情。
    想着等在国外学有所成后,再回来报效祖国。
    考斯特在华电研究院楼底下停稳。
    学生们下车时,啧啧称奇。
    至少对于这幢极具设计感的大楼,学设计的他们,还是蛮欣赏和喜欢的。
    李建昆和领队的几名老师,逐一握手寒暄后,试探性地问:
    “大家长途跋涉,要不然先休息一天,事情明天再说?”
    领头的老教授摆手道:“不不,不用。
    “托你们合资公司的福,昨晚我们也在涉外宾馆住过一宿,住的好,吃的好,不累。”
    事实上是半宿。
    凌晨两点入住的白云宾馆。
    李建昆本有意先安排他们在羊城玩一天,老教授格外重视时间,不同意。
    天不亮便将学生们喊起来。
    早餐是林新甲让人安排的广式早茶,吃完便开拔过来了。
    李建昆知道他抱着两种心态:
    1、肯定听闻过特区华电公司一些事,迫不及待想看看,在EDA方面是否真有点东西。
    2、如果没有,就不要浪费双方的时间。少受款待,到时才好拒绝。
    客随主便。
    丁伦领路,带着一行人,乘电梯直达七楼。
    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老教授向李建昆打听:“听说林兰瑛女士,现在是贵研究院的院长?”
    “副院长。不过研究院目前也没有院长。”李建昆笑着回话。
    “能请动她出山,你们没少下功夫啊。”
    这还真没有。
    林兰瑛女士在抵达特区的当天,在李建昆的恳请下,便决定留下来。
    因为这里有她梦寐以求的科研条件,是她距离心中未完成的梦想,最近的一次。
    李建昆只是笑笑,也没解释。
    走在前面的丁伦,逐渐放缓脚步,最终在一扇对开式红漆实木门前停下来,侧身介绍道:
    “这里是EDA部门的‘主战场’,以后设计人员的工作区域。”
    “以后?”有老师问。
    “特区华电公司的EDA部门刚成立,员工还没正式投入工作。”丁伦解释说。
    后面的学生中,有人窃窃私语:
    “如果不考虑继续深造,到这边来工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