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开往羊城的特快列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1章开往羊城的特快列车
    “我觉得你小子不是回家,八成又在捣鼓什么。”
    307宿舍,李建昆行李已经收拾妥当,准备明天启程。
    福尔摩斯胡,一副将他看个透透的模样。
    高进喜和吴英雄乐得看热闹,每日看这俩货拌嘴,俨然成为他们繁忙学业的间隙,最大的放松和娱乐之一。
    “别瞎几把猜。”
    李建昆没好气道。
    “这叫合理分析!”
    胡自强哼哼道:“过年回来才多久呀,也不过节放假的,你回个劳什子家啊。”
    “家里有事不行吗?”
    这些都是诱发因素。
    多少字他也没数,应该在四百以内。
    贵是贵点,但舒坦。
    特快是重点。
    作为电报而言,这都算长的。
    但是发展经济的大方针,肯定没有错。
    “请问李建昆,是这个宿舍的吗?”
    “噢,有您挂号信。”
    可不是谁都消费得起,或舍得的。
    3月28日,上午十点一刻。
    “这……家里还真出事了?”
    三剑客又各自安慰两句。
    门口忽传来声音,四人齐齐扭头望去。
    这大概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文化衫,他搁校篮球队搞来的,人印的有多,传出消息说可以卖几件,这不正好赶上趟么。
    日后的移动联通电信,都脱胎于邮电,一个一母同胞,一个是侄子,一个是养子。
    是位带大檐帽,穿墨绿色制服的邮递员大叔,手上攒着封信。
    李建昆接过业务员姑娘递来的笔纸,用正楷书写起来:
    “人平安就好,丢钱的事,具体数目别告诉老妈,相信李贵飞也没那么傻,再知会一声,也,安慰安慰。
    十块钱。
    “还没写好?”
    这列火车上,那就特挤了!
    不知是特快的缘故,还是目的地的原因,这还是李建昆头一回,在这个年代,体验到小春运的乐趣。
    王山河死狗样,瘫在狭窄的小白床上,确实搞得满头大汗。
    李建昆踱步走过去,打电报倒不用排队,也没什么人等,这是高端业务。
    下楼后,李建昆推上二八大杠,出小南门,不紧不慢骑向海淀小镇。
    98年,邮电分家,变成邮政和电信。电信又在千禧年成立移动。原邮电部副手杨贤祖是第一任联通掌门人。
    大厅居中有几道木质排椅,老百姓皆拿着叫号单,耐心等待。
    “同志,您发这么多字?”
    这是一份电报的封顶字数。
    一间四人床的包厢,另一个还没摸过来。
    他摊开一瞅,瞳孔收缩,眉头挑起。
    李建昆摸兜,掏出私章,戳个印,收取信件。
    哎,好歹人没事。
    电报这玩意是有线传输,设计繁琐,需要很多报所协同传输,设备的储存器啊,纸带啊,都有具体规格。
    业务员姑娘接过一瞅,小脸一红,第一感觉是,好字啊!然后就头皮发麻。
    还不是信,是封电报。
    里侧靠墙的位置,设有一间一间隔断包厢,形似后世曾在街头风靡一时,遂又消失的电话亭。
    胡自强讪讪一笑,忙赔不是道:“我的错我的错。行啦建昆,想开点,人没事就好,反正你贼会搞钱。看这情况,家里要搞砖厂?嘿!好门路啊!”
    一辆由京城站始发,开往羊城的特快绿皮火车,库器库器驶离月台。
    宁也是个狠人,这么快就数完字了?
    李建昆摸兜,付钱。
    该说的,都说清楚了。
    海淀大街上,有家邮电局,规模还不小。
    高进喜幽幽叹息一声。
    近年来,工厂在改革,许多人下岗失业,更多青年处于待业状态,电影院里有了外国电影,书店里出现西方书籍,农村鼓励老百姓搞多种经营。
    一个字,三角五分。
    让你发电报,你搁这儿写文章呢!
    “好啦。”
    上火车时,他们三人是没走正门的。也不光他们仨,多半人都一样。
    “他这好不容易有点上进心,就遭遇这个打击。他要不好过吧,老妈也得难受,你和嫂子最近多回家看看,老妈喜欢嫂子。
    业务员姑娘坐在柜台后面,昂起脑壳道:“是组织不好语言,还是有写不对的字?不行我帮您写吧,您只管报。”
    彪子打的。
    李建昆三人买的是卧铺,票价59.2元每人。
    坐又坐不住,他起身道:“我出去逛逛。”
    这不没有么。
    “同学们打扰下。”
    遂踱步上前,笑道:“我就是。”
    你舍得花钱,人家就给你一段段发,发多份,到终端报所那边,一截截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