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百一十章老朱搞出来的亡国之策</br>刚建国呢,这就走向了亡国之路?</br>真是如此嘛?</br>哪怕对政事最为熟悉、政治敏感度最高的朱雄英,这会儿也茫然了。</br>“胡公,大明的问题真就如此严重了?”</br>“哈哈,被吓到了?”</br>胡大老爷看着朱雄英那紧张的样子莞尔一笑。</br>倒也没怪他紧张。</br>毕竟,他可是注定将来要当皇帝的。</br>这要是大明出问题,岂不就是他的事业要出问题。</br>这不紧张才是怪事吧!</br>胡大老爷冲着朱雄英压了压手,笑着安慰道。</br>“莫急!本官实际上还没说完呢!”</br>“你不会以为大明就这么一个问题吧?”</br>“啊?!!”</br>朱雄英人都麻了。</br>敢情,刚刚把自己吓得不行的士大夫阶层乱国一事,居然还只是问题之一?</br>可胡大老爷还真就笑眯眯的继续说了起来。</br>“文人乱国的问题,其实主要就是因为你爷爷给出的那个免税政策导致的。”</br>“毕竟,举人功名便可享受免税,看似只有百亩,可实际上,真是如此?”</br>胡大老爷没指望这些没出过宫的小崽子能知道这些内情。</br>他直接自己说出了事实。</br>“要知道,当地的县令也是读书人出身啊!”</br>“查得严的时候,那自然就按照一个举人百亩来算,可要是查得不严的时候,那自然就来个眼不见为净咯!”</br>“大家都是读书人,互相照应一下又如何?”</br>“或者说,哪怕如今查得严,还有不少举人家中其实压根没有百亩地的时候,那也空子可钻的!”</br>“比方说,现在的田税是四成,那有些人直接把田亩挂在那些举人名下,直接给人三成,是不是无形之中就多了一成收成?”</br>“而那举人,假设之前一亩地都没有,那么他只要拿下这举人功名,就能白得一百亩地的三成收成!”</br>“这多好啊!”</br>“反正百姓不吃亏、举人不吃亏,无非就是朝廷少了一百亩地的财税收入而已!”</br>“可若是这举人名下的土地越来越多呢?”</br>“若是这天下有功名之人越来越多呢?”</br>“你们想想,会发生什么情况?!”</br>朱雄英一听这问题,顿时整个人抖如筛糠、脸色更是直接变得一片苍白。</br>一旁的一众皇子,看着他这模样,好奇的拍了拍他肩膀:“雄英,伱这是怎么了?!”</br>朱雄英勉强挤出个笑容看了对方一眼,而后干巴巴的说道。</br>“若是长此以往,那么我大明的财税收入会彻底没有的!”</br>“嗯?这不可能啊!还有那么多地呢!”</br>一旁的皇子显然暂时还没想到那么多弯弯绕,这不,还在反驳呢。</br>朱雄英苦笑着看了胡大老爷一眼,而后才看着自己这年纪大不了几岁的叔叔道。</br>“皇叔,这天下的田亩是有数的!”</br>“几年时间可能看不出什么弊病,可若是长此以往,那么这田亩都会被投献过去,那大明去哪里收税?”</br>“啊?!!”</br>被问到的皇子也傻眼了!</br>原来如此,眼下或许不是问题,但将来必然会出问题对嘛?</br>胡大老爷拍了拍手,算是为朱雄英的敏锐鼓了鼓掌。</br>“雄英说得不错,本官为何说你皇爷爷直接定了一条亡国之策,便是因为这个!”</br>“要知道,就算你查得严,举人百亩、进士两百亩都严格执行。”</br>“可科举是三年一届,这还不算恩科!”</br>“每次上榜的进士就有百人,再加上每年考上举人功名的,那就更多了。”</br>“两者相加的话,本官算你一年至少一万亩地从原本的收税变为免税,不多吧!”</br>“那么十年、二十年下来,得有多少?”</br>“注意哦,这还是没有丝毫徇私舞弊,大家都按规矩来,没有一亩地多余的来算的!”</br>这时候,不仅仅是朱雄英了,一众皇子们终于明白这问题的严重性了。</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