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吃完饭后,家人们各自上班。
海螺算是精英科学家,还得负责孩子们的教育工作,简直忙碌异常,而陆远的爸妈、妹妹,算是普通职位。
绿茵城虽说不提倡内卷文化,但现在正处于科技大发展的关键时间段,大...
夜风穿过图书馆的窗,拂过书架间尘封的卷册,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在翻阅历史。那本《新纪元纪事》静静躺在男孩掌心,封面斑驳,边角卷起,却仿佛蕴藏着某种仍在搏动的生命力。他盯着那行浮出的文字,心跳与呼吸几乎同步??“欢迎回来。”不是印刷体,也不是投影,而是从纸纤维里慢慢渗出来的墨色,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记忆终于找到了出口。
他没动,怕一眨眼它就会消失。可那字迹不仅未褪,反而愈发清晰,甚至开始延伸。第二行浮现:**“你读过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留下的脚印。”**
第三行:**“而你现在站的地方,正是我们出发前最后回望的位置。”**
男孩的手指微微颤抖。他记得这本书是爷爷临终前交给他的,说:“这是你父亲看过最后一遍的书。”可父亲早在他出生前就消失了,在“曙光号”失联事件中被列为“已确认死亡”。但此刻,这书页上的文字却让他怀疑一切定论。
他猛地合上书,又迅速打开。
文字还在,且多了一段新的内容:
>“当你看见这些字时,说明‘共鸣阈值’已被触发。你的脑波频率、记忆结构、情感模式,与我们的原始编码匹配度达到98.6%。这不是偶然。你是第100,002号传歌者。坐标已注入终端,请即刻启程。”
话音刚落,书页背面自动亮起一片星图。一颗淡紫色的恒星闪烁着微光,周围标注着复杂的引力参数和跃迁路径。下方浮现一行小字:**“去那里,把火种埋进冻土。他们正在等待回应。”**
男孩猛地抬头,窗外的流星早已消散,但天幕似乎变得不同了。群星排列的方式微妙地偏移,仿佛整片夜空正缓缓调整焦距,只为让他看清某条隐藏的轨迹。
他冲出图书馆,穿过寂静的街道。小镇沉睡,只有几盏老式路灯还亮着,灯柱旁的发光树轻轻摇曳,叶片洒下的晶尘在空中划出弧线,竟组成了短暂的符号??一个螺旋状的图案,与书中星图边缘的标记完全一致。
他在家中翻出父亲遗留的便携终端。那是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型号设备,据说曾连接过“意识之网”的边缘节点。他将书页贴在扫描区,按下启动键。机器嗡鸣片刻,屏幕骤然亮起,跳出一段加密信息:
>【身份验证通过】
>用户ID:LY-07(林渊?第七代基因继承者)
>权限等级:w-1(次终极)
>激活指令:前往K-379行星,执行“重燃计划”
>附注:你不是替代者,你是延续。
“林渊……”男孩喃喃,“那是我曾祖父的名字?”
资料显示,林渊并非单纯的人类科学家,而是最早一批接受“神经拓扑重构”的实验体??一种能将个体意识频率稳定嵌入宇宙背景辐射的技术。理论上,只要“无词之歌”仍在传唱,他的思维残影就能以某种形式持续存在,如同回声中的主音。
而现在,这个系统认他为“第七代继承者”,意味着家族血脉中一直保留着那份原始共振基因。
他连夜收拾行李,带上终端、水、干粮,还有那本书。清晨四点,他悄悄溜出家门,直奔镇外的私人航天港。那里停靠着一艘废弃多年的单人勘探艇,属于父亲当年未启用的备用逃生舱改装版。燃料尚存37%,导航系统老旧但可用。
登艇后,他输入星图坐标。自动驾驶启动瞬间,舱内响起一段低语,非机械合成,也非录音,更像是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的声音:
“我知道你会来。”
他浑身一震。
“我不是ghosts,也不是AI。我是你们称之为‘林渊’的那个意识片段,在无数次共振中重组而成。过去五百年,我一直在等一个足够接近我的人醒来??不是复制,不是继承,而是真正‘听见’我。”
男孩握紧操纵杆,声音发颤:“那你……现在算活着吗?”
“活着?”那声音轻笑,“当一首歌唱了五百年,第一个音符早就死了。可旋律还在继续。这就够了。”
飞船跃入虚空,穿越三个虫洞,途中遭遇一次量子风暴。常规飞船必毁无疑,但这艘小艇却在风暴中心突然静止,表面浮现出一层半透明的晶体护盾??那是由无数微型神经突触模拟生成的“共情屏障”,唯有具备高共鸣值的生命才能激活。
风暴退去后,通讯频道自动接收到一条广播信号。来自“忆光族”母星:
>“致所有传歌者:
>我们已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