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元璋苦笑道:“要是能查到证据还好,就怕翻遍了也找不到啊。”
    马秀英说道:“找得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
    朱元璋解释道:“找到证据,就可以公布天下,名正言顺的做准备。”
    马秀英嗤笑道:“没想到你朱重八还这么天真,你以为那些所谓的证据别人就肯相信了?”
    “就算他们相信了,南方出身的官吏和读书人,就愿意让你大动干戈?”
    “你不会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北方边防的吧?”
    朱元璋脸色变得很是阴郁。
    南方官吏对朝廷北伐很是不以为然,尤其是对塞王的态度,摆明了很讨厌。
    为何?
    一开始朱元璋还以为,他们是反对分封。
    后来才明白,他们反对的其实是北伐。
    塞王的目的可不仅仅是防守,还有个功能是拓土。
    先稳住脚跟,然后一步步北上,蚕食北元的地盘。
    他们巴不得将北方当做包袱甩掉,然后朝廷关起门,在南方过奢靡的日子。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想迁都北方的原因。
    若是让他们知道温寒变,知道寒冷期就要到来,就更有理由放弃北方了。
    马皇后说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不知道或许会更好。”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点头,是这个理。
    马皇后继续说道:“而且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为何秦汉隋唐,仅靠北方就足以维持朝廷运转?”
    “那时候的南方,可还是用来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
    汉唐人口最高超过四千万,基本全靠北方自给自足。
    大明才六千万人口,南北方加起来,都感觉有些吃力。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道:“还不是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陷入动乱。”
    “宋朝无力夺回燕云十六州,只能偏安南方……”
    “元朝朝廷又疏于管理,甚至将北方大片良田划为牧场……”
    “长达数百年的混乱,让北方彻底荒芜了下来……”
    马皇后颔首道:“你说的都对,但还有个原因你忽略了。”
    “什么原因?”
    “黄河。”
    “黄河?”
    马秀英说道:“是的,黄河夺淮入海,河南和山东失去了最重要的水源。”
    “大片靠黄河灌溉的良田,成为下等田。”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还真是,河南和山东历来是北方最重要的产粮区。”
    “没了黄河的水源,严重影响到这里的粮食产量。”
    说到这里,他猛然醒悟过来,道:“妹子,你这是支持黄河回归故道了?”
    马秀英肯定的道:“为何不支持?”
    “黄河夺淮入海,破坏了淮水水系,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少了黄河水灌溉,又让北方变得贫瘠……”
    “如此两处都受害,国家也要背负沉重的负担。”
    “回归故道,对两地都大有好处……”
    “且北方初定,人口不算多,还未真正安定下来。”
    “迁徙黄河故道附近的百姓,还比较容易。”
    “等过上几十年,再想做就更加不可能了。”
    “而且你知道为何南方人反对北伐,甚至希望放弃北方吗?”
    朱元璋怒道:“他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
    马秀英摇头道:“不,是因为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自给自足。”
    “不论是北伐还是后续经营北方,都需要南方支援粮草物资。”
    “这会加重南方百姓的负担,他们自然不愿意。”
    “如果河南和山地两地再次富庶起来,朝廷就能减少对南方的依赖。”
    “他们也就不会再如现在一般,反对北伐了。”
    “用陈景恪的话来说就是,全局都盘活了。”
    “所以,黄河回归故道,势在必行。”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而且减少了对南方的经济依赖,那些南方官吏,也就不敢在咱面前支棱了。
    南方人也就不会再和现在一般,歧视北方人了。
    我不吃你家大米,你有什么资格豪横的?
    大明全靠我们北方人,在前方抵御外敌,应该我们反过来俯视你们才对。
    这一下,真的是将全局都给盘活了啊。
    马秀英继续说道:“温寒变的问题更简单,不论它是否是真的,眼下都不重要,也不影响治黄之事。”
    “它不是真的,黄河要回归故道。它是真的,那更要将黄河扳回来。”
    “在河套、晋陕之地种植草木也是一样的。”
    “为了让黄河长治久安,朝廷必须增加这里的草木数量。”
    “陈景恪不是说了吗,现在正处在由暖转寒的节点。”
    “降水线还没有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