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社会模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里不妥?”
    方孝孺说道:“我认为这样划分还是太简单粗暴。”
    “按照你的划分方法,两个阶段分别为,解决生存问题阶段和解决精神需求阶段。”
    “医疗也是生存需要,放在第一个阶段里明显不合适。”
    “放在第二个阶段,它又不符合设定。”
    “我以为,应该将五个阶段彻底拆分打乱,按照实际情况重新划分。”
    “而且四不应该和五放在一起。”
    “四虽然很难达成,但总归是有点希望。”
    “而五只能作为个人的需求,没办法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需求。”
    陈景恪陷入了沉思,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确实很有道理。
    自己还是有点想当然了,前世医疗其实被放在了第二阶段。
    可是在这个年代,连权贵都不一定能接受良好的医疗保护,更何况是普通百姓?
    将它放在第二重明显不合适……
    说白了,现阶段实现医疗体系全覆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将它作为第一阶段,难度太高了。
    关于第二点,四和五也确实不能放在一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资必然会越来越丰富,学问必将普及。
    到时候欣赏音乐、小说、影视剧等等,都将全民化。
    也就是说,一二三四重需求是可以全民化的。
    但自我理想实现,也就是三不朽,注定了只能是少数人类精英才能去追求的。
    而且即便是在大多数人都饿肚子的情况下,依然有少数人能追求三不朽。
    将它列为全人类共同的高级追求,确实不现实。
    社会模型,是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参与建设的。
    自我实现就太个人化了,不可能全民参与。
    所以,它可以作为人类需求层次的最高追求,却不能放在社会模型里面去。
    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自己之前陷入误区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太想当然了。”
    有了这个共识,两人接下来就将四重需求进行了拆分重组,很快就搭建好了阶段性社会模型。第一阶段就是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饭吃有衣穿,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社交活动。
    陈景恪之前的种种政策,都可以归类到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最有希望达成的,而一旦第一个阶段完成,就会给执政者更大的信心。
    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医疗、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精神文化熏陶等。
    就古代来说,这也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陈景恪不点科技树,至少需要数百年才能实现。
    方孝孺就认为,这一点很难实现。
    不过他总体上是乐观的,再难总归是有一条清晰的道路可以走。
    执政者顺着这条路慢慢的前行就可以了。
    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总归是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的。
    第三阶段是物资充裕、精神富足。
    事实上,方孝孺认为这已经是大同世界了。
    因为从有历史记载至今,从未有过这样的时期。
    但陈景恪知道,这个阶段其实也是可以达成的。
    如果非要用前世来类比,这个阶段有点类似于xk社会。
    确实很难,但只要发展生产力,早晚有一天能达到。
    所以,在他的坚持下,这个阶段并没有被命名为大同世界。
    他将大同世界放在了第四个阶段。
    而且他对大同世界的描写,也没有采用儒家的原文,而是用了《易经》中的一句话: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对此,方孝孺没有说话,而是竖起了大拇指。
    绝了。
    ――
    社会模型建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围绕模型构建思想体系和执政体系了。
    执政体系并不着急,这玩意儿是不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等到思想体系搭建完成,再根据大明的情况设置。
    他们先进行的是前者。
    而方孝孺也终于见到了大同世界的全貌。
    即便早就有所准备,也不禁为其的宏大感到震惊。
    先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述了华夏的历史发展阶段。
    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产生这些情况的现实因素。
    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国家、法律、朝廷、人民、军队等等的概念。
    并详细论述了他们的权力和义务。
    很多解释,让方孝孺耳目一新。
    比如法治思想。
    他试探的问道:“我记得,韩国公近两年一直在研究法治思想。”
    陈景恪自得的道:“就是我启发的,不过他的法治思想与我的有所不同。”
    李善长毕竟是古典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