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公平交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等大家都反应过来之后,关于此事的看法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已经迫不及待的高呼陛下万岁,圣天子在朝垂拱而治什么什么的。
    另一派则保持了沉默,太上皇可还健在呢,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万一他不愿意突然杀回来,后果不堪设想。
    甚至已经有人上书,旁敲侧击的询问此事太上皇是否知晓。
    但朱标依然没有回答,只是让大家讨论此事是否可行。
    那还用问吗,群臣自然一万个愿意。
    可还是那句话,太上皇不说话,谁都不安心。
    朱元璋,依然是笼罩在所有人心头的乌云。
    眼见胃口吊得差不多了,朱标才施施然的拿出一份老朱手书的诏令。
    太上皇对扩大内阁权力的事情,并未给出直接看法。
    却对改革本身做出了指示:
    革新乃系统性的大事,是环环相扣的,要一体施行。
    缺少了任何一环,都有可能会导致全盘皆崩。
    这一点尤为重要,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一点。
    ……
    听到这里,群臣要是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就不配站在朝堂之上了。
    特区计划和内阁扩权是绑定的,要么都答应,要么都放弃。
    这确实是老朱的风格,当初他就是用涨俸做要挟,迫使百官同意军事变革。
    现在又用起了同样的招术。
    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答应呢?
    废话,这压根就不是个问题,谁不答应谁就是文武百官不共戴天的仇人。
    不就是一个特区吗,搞搞搞。
    只要能把内阁扩权的事情落实,您想干啥都行。
    要是嫌沧海省的面积不够大,可以把山东乐安州也划过去,反正他们是挨着的。
    如此一来黄河出海口就能被沧海省一家独享了。
    于是,两项变革就此通过,并以惊人的速度被落实。
    沧海省特区的官吏任命,各职权部门的组建,可谓是一路绿灯。
    所有相关部门,全部闭着眼睛通过。
    至于原因,那自然是生怕皇帝反悔,要赶紧把此事落实了。
    至于内阁的调整,效率就更快了。
    各衙门无条件配合,只用了几天时间,一整套的对接程序就被落实。
    十二月一日,退朝后大臣们并未如往常一般离开,而是冒着严寒集体候在内阁门口。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内阁大门。
    李善长等七名内阁学士,则悠哉悠哉的在里面品着茶。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的是皇帝批红后的奏疏。
    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皇帝批红的后面,又多了一道批复。
    专属于内阁的批复。
    而这就是本次内阁扩权的标志。
    从此之后,所有的政令必须两道批复齐全才能生效,缺一不可。
    外面的那些大臣,为的也是亲眼目睹这道批复。
    还有,你倒是他们为何要在这里喝茶?
    自然是摆谱端架子,通过这件事情告诉天下人,内阁的时代来了。
    不论你是六部大员,还是其他部门的官吏,都是内阁的下属。
    见了我们,就得客客气气的赔笑脸。
    过了好半晌,李善长才说道:
    “诸位,差不多了吧?”
    徐达颔首道:“都是中枢大员,让他们等太久也不好。”
    邱广安只感觉浑身轻飘飘的,几以为自己活在梦里。
    需要时不时的掐一下自己的大腿,才能控制住激动的情绪。
    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所有人都知道,内阁学士就相当于丞相。
    丞相啊,这是之前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没想到竟然有一天真的落到了自己头上。
    他由衷的感谢陈景恪,没想到当初的一份善意,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收获。
    听到两个大佬发话,他连忙附和道:
    “悉听两位国公吩咐。”
    其他人自然也都是同样的意思。
    虽然都是内阁学士,可也有高低之分。
    李善长和徐达才是领头的。
    李善长用目光询问了一下徐达,等他点头之后,才开口说道:
    “将这些奏疏送往各部吧。”
    早已等候多时的内阁行走们,激动的道:
    “是。”
    内阁成为中枢最高行政机构,他们这些行走也水涨船高,可不就是很激动吗。
    这几名行走抱着奏疏离开没多久,内阁外面就传来了欢呼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