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用你祖宗的战术打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城防体系,朱棡不禁赞道:
    “这个哈马力丁,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这城修的和刺猬一般。”
    徐美纵马来到他身侧,说道:
    “放在以前,这城池不死几千上万人,是攻不下来的。”
    “就算攻下来,咱们的粮草也应该已经耗尽了。”
    他是大明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将领,平民出身,全靠天赋的那种。
    深得朱棡的信任,不但提拔重用,还强迫他读了不少书。
    也因此,他对晋王府可谓是忠心耿耿。
    这次出兵,朱棡将他也带过来了。
    朱棡放下望远镜,说道:“但可惜,他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之后,他命徐美率领一万两千人,去往吐鲁番城。
    “相机攻城,若无机会也无需强攻,只要堵住四门不让城内敌军逃出便可。”
    城头上,见到朱棡竟然选择分兵,哈马力丁大笑道:
    “朱棡枉为名将,连十则围之的道理都不懂。”
    “本来他兵就不足,竟还敢分兵,真是不知死活。”
    他的一众部下也非常的高兴。
    这本来也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
    分两座城防守,如果明军同时进攻两座城,那就要分兵。
    力量分散,最后一座城也打不下来。
    如果他将主力放在其中一座城,那么另一座城的人就可以寻找机会,对明军进行骚扰。
    朱棡选择分兵,是他们设想中最好的结果。
    没想到还真的出现了。
    一时间,众人是信心暴增。
    朱棡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管。
    他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命部下绕城安营扎寨,轮番休息恢复体力。
    在后勤部队,一群工匠也正用收集来的木料,制作器械。
    朱棡要他们制作的器械很简单,投石机。
    这是经过陈景恪改造的那种,更加轻便,射程也更远。
    他也没打算多造,弄个二三十台就足够了。
    这些木料,多是从当地百姓的房屋上拆卸下来的。
    还有一部分,是从数十里外运送过来的。
    倒不是哈马力丁坚壁清野不够彻底,出现了疏漏之类的。
    而是这些残余木料,真要打造攻城器械,数量也非常有限。
    交战过程中,有的是办法破坏掉。
    只要让朱棡没办法制作大批的攻城器械就行。
    但正如朱棡所说,他不知道时代变了,很多战术战法也变了。
    否则,朱棡也不敢采用这么冒险的战术。
    朱棡这次出征,是无后勤作战。
    没办法,后勤是历朝历代攻略西域最难的地方。
    汉唐之所以能经略西域,是有沿途的部落,为其提供军需粮草。
    各种协从军的人数,甚至是汉军唐军的数倍。
    等大军在西域站住脚,就自己屯田,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但从宋朝开始,西域汉人力量逐渐衰弱,到了元朝几乎绝迹。
    明军的补给线,最多也就能到达敦煌。
    可是敦煌离西州,还有一千五百里距离。
    这一千五百里,明军无法获得任何补给。
    从大明运送补给?
    别开玩笑了,财政负担不起的。
    超过千里距离,运送的粮食九成就要消耗在路上。
    大明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这种消耗。
    况且,这一千五百里的运输线,就是最大的弱点。
    别人随时都能掐断。
    霍去病在军事史上地位为啥那么高?
    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做到了无后方作战。
    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
    他的战绩,在历史上也没有人能复制。
    原本历史上,明朝的力量无法真正进入西域,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个原因,则是北元和瓦剌始终威胁着北部边疆安全。
    言归正传。
    朱棡这次出兵,就属于典型的无后方作战。
    在随军携带的粮草吃完之前,必须拿下一块根据地,也就是西州。
    否则都不用打,自己就崩溃了。
    这也是哈马力丁选择坚壁清野的原因。
    朱棡自然不是莽撞的人,虽然这次出兵,确实非常的冒险。
    可他也是有极大把握的。
    一部分信心来自于本地族群,对察合台汗国宗教迫害的反抗。
    大明的军队只要能击败察合台大军,就能迅速获得当地民心,从这里获得补充。
    一部分信心,正是来自于科技的进步。
    也是哈马力丁等人的知识盲区。
    这次,朱棡就是要利用科技,给哈马力丁一个深刻的教训。
    工匠们连天加夜的忙碌,第二天一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