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南洋动乱的消息传入大明,朝野为之沸腾。
    谁都没有想到,在大明蒸蒸日上的今天,竟然还能发生这样的惨剧。
    大明周报用头版头条来报道了此事。
    这也是自创刊以来,头版头条首次刊登皇家三人组以外的信息。
    由此可见,这件事情带来的震撼有多大。
    此事也很快就传开,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不过对于此事的看法,却呈现了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大明必须出兵惩戒土著。
    不过同样是出兵,理由却不一样。
    有人是从国家尊严的角度来说的,汉人是华夏正统,大明自诩为正统。
    土著屠杀汉人就是打大明的脸,大明必须要出兵维护自己的尊严。
    还有人则是从同族的角度来考虑的,
    没什么可说的,同族被屠杀,必须出兵报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有人认为应该出兵,自然就有人反对出兵。
    他们也分为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认为,大明正休养生息,不能轻易掉入战争泥潭。
    这么多年,朝廷始终未能解决西南和云南的蛮夷问题。
    南洋势力众多,这要打到哪年哪月去?
    按照以往的处置办法,朝廷下旨申斥就完事了。
    等将来有机会,再慢慢收拾他们也行。
    还有一部分极端保守派,则认为南洋汉人背祖弃宗,自愿与蛮夷为伍,被杀了也是活该。
    看以后还有谁敢离开华夏大地。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的不可开交。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万里外的一群人被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还不如想想今晚吃什么呢。
    陈景恪一直在关注朝野对此事的看法,对于这些人的冷漠,非常的无奈。
    还是缺少族群认同啊。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难以避免的。
    别说是现在,前世民族主义盛行,依然有大把的人没有民族概念。
    有些人是因为缺少教育,以至于族群概念不深。
    有些人则恰恰相反,正因为书读的太多,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开始否定民族概念。
    大明的情况没有那么复杂,纯属宣传教育不到位。
    “任重而道远啊。”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任重而道远?”
    陈景恪简单的说了一下自己的发现。
    朱雄英倒觉得很正常:“嗐,全民推广华夏概念才几年,能有现在的成果已经不错了。”
    “你不是经常说欲速则不达吗,怎么比我还着急起来了。”
    陈景恪苦笑道:“这么多人被杀,我能不着急吗,我恨不得一步功成。”
    朱雄英耸耸肩,说道:“那你想去吧……对了,我爹宣布废朝三日,并颁布罪己诏。”
    “还让我代他祭天祭祖……你觉得这样做够不够?”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可以,不过罪己诏的措辞考究一点,重点强调一下族群的概念。”
    “再找人写一些族群相关的文章……”
    “让大明周报出一期加刊,专门刊登罪己诏和这些文章。”
    “我们要趁此机会,告诉天下人何为族群,应该如何对待族群问题。”
    “同时也要告诉天下人,为何大明是华夏正统。”
    古代是没有族群概念的,至少华夏这一块,族群意识非常薄弱。
    强调族群有什么意义,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吗?
    所谓族群,有吃的重要吗?
    这也是数年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今天陈景恪就要借着这次机会,告诉天下人何为族群。
    就在大家为南洋的事情争论不休的时候,突然宫中传出消息。
    陛下闻听子民被杀,悲戚不已。
    听到这个消息,激进派顿时就高兴了。
    看陛下这态度,是要打啊。
    保守派却忧心忡忡,陛下可千万不要冲动啊。
    双方不约而同的做好了准备,明天早朝一定要好好劝说陛下。
    只不过一方是劝出兵,另一方是劝不要出兵。
    只是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第二日早朝,朱标眼睛红肿,谈起南洋之事悲痛欲绝。
    不停的自责:“大明子民被残害,是朕之过也。”
    “朕对不起天下万民,对不起枉死的百姓,朕……枉为天子也。”
    闻听此言,保守派一边站出来劝说皇帝节哀,一边默默地将奏疏都塞进了袖子里。
    这还劝个啥,算了,爱咋咋滴吧。
    激进派则兴奋不已,义愤填膺的说道:
    “君辱臣死,请陛下下令征讨不臣。”
    朱标并没有当场做出决定,却下旨辍朝三日,并下罪己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