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安置成年亲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意思,并不会因此就生气。
    朱嘴角浮起一丝笑容,说道:“十年又算的了什么,我还有半生时间可用。”
    “就算我完不成,还有济接班。”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碎叶川终将是我晋国之地。”
    “到时晋国势力会全面撤出西域,将那里的土地移交给朝廷。”
    首次参与内部会议的朱济,激动的说道:
    “我一定会帮助父亲,早日完成立国大业。”
    老朱咧开嘴,高兴的说道:“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儿子好孙子,有你们在,咱就放心了。”
    原本的朱济也是往文臣武将方向培养的,后来确立分封制度,就逐渐增加了君王教育。
    实际能力暂时还看不出来,但学业方面确实非常优秀。
    且因为从小就和朱雄英、朱高炽等人一起读书生活,兄弟感情甚笃。
    他和朱雄英的关系,类似于朱和朱标。
    包括朱元璋的几个年龄较小的儿子,蜀王朱椿、湘王朱柏、刚刚被封为宁王的朱权等等。
    都是朱雄英小团队成员,关系莫逆。
    所以,只要皇位顺利交替,就不怕晋国占着西域不肯归还。
    至少三代人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三代人还不能帮晋国立国,那大明干脆自我毁灭算了,也别想着什么帝国时代了。
    话题说到这里,陈景恪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鲁王、蜀王、湘王皆已学有所成,依照以前的规矩已经可以就藩。”
    “然分封制之后,一直未能为他们寻找到合适的封地,至今滞留凤阳练兵。”
    “接下来几年朝廷不会大行扩张,他们的封国可能要多年以后才能建立。”
    “总不能让几位亲王一直困在凤阳,这不合礼法,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所以,我以为可以让他们去边疆之地担任总督。”
    “既可以帮助朝廷快速稳定边疆,又可以锻炼能力,两全其美。”
    老朱眉开眼笑,这个提议好啊。
    他下意识的就想开口答应下来,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现在是朱标当皇帝。
    连忙闭上了嘴巴,将决策权交给儿子。
    朱标也同样很赞同这个提议,说道:“景恪这个提议好,只是就怕苦了几位弟弟。”
    老朱终于忍不住了,说道:“怕苦就别当藩王,你直接安排就是,他们谁有意见就来找咱。”
    闻言,朱标立即说道:“好,辽东和交趾虽已经收复多年,然人心不稳动乱不断,正好派三王前去治理。”
    之后,朱标任命鲁王朱檀为辽西总督,蜀王朱椿为辽东总督,湘王朱柏为交趾总督。
    对于这个认命,群臣倒是没有反对。
    辽东地区和交趾地区,都是新收复的,治理的一直都不太理想。
    让三位亲王过去坐镇,是符合规则的。
    只要不让他们开府建牙就可以。
    对于鲁王他们三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喜事。
    在凤阳练兵两年,始终不提封国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多问,心里别提多忐忑了。
    蜀王和湘王还好,他们是朱雄英的铁杆,知道很多东西。
    鲁王不同,他文质彬彬谦逊有礼,对谁都很客气。
    但也意味着对谁都比较疏远。
    朱雄英尝试过接触,没有得到回应,也就没在刻意拉拢。
    所以,他并未加入小圈子,也就无从得知很多信息。
    到了现在这种敏感时刻,也就更加的慌张,生怕自己的封国莫名其妙就没了。
    现在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下文。
    虽然只是担任总督,并不是真正的分封,可权力也是非常大的。
    提拔几个自己的亲信,还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而且朝廷不可能让他们空手去,提前把亲王卫队给配齐了。
    每人五千八百人,正好是一个卫的兵力。
    此去正好把亲王卫队好好训练一下。
    现在每多积累一份实力,将来建立封国就能减少一分困难。
    当然了,他们心情好转还有个原因。
    晋王和燕王的封国一样推后了,这就说明朝廷不是针对他们,而是大政策暂时不准备扩张。
    再联想到五年后让两位塞王的势力撤出大明,也就是说差不多三五年左右大明就会再度扩张。
    楚王、朝鲜王他们已经分封。
    按照排序来说,晋王燕王周王之后,就轮到他们了。
    总之,三位亲王高高兴兴就接受了这个认命。
    区别是,蜀王和湘王特意去拜访了陈景恪,询问可有良法。
    陈景恪就告诉他们:“没什么特殊技巧可言,不外乎是分化拉拢。”
    “对反抗者要给予雷霆猛击,对臣服者要给予好处。”
    “教化工作也同等重要,这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