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时代的尘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标的刀够不够锋利。
    陈景恪小心的将书放在桌子上,沉吟了一下,说道:
    也是皇家对他放心的真正原因。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那种不屑显而易见。
    不过阿扎萨并没有直接来找陈景恪,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等后续腾出手来,萨珊王朝已然覆灭,实在令人遗憾。”
    而且江湖传闻,这一切都出自那位年轻的陈伴读之手。
    陈景恪没太关注读书人的看法,两派互喷口水,前世互联网上他见过太多了。
    说到这里,陈景恪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惋惜:
    考察的结果让他无比的震撼。
    至少他知道的族群,只有华夏做到了。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就此通过。
    大明是驱逐异族之后,建立的全新政权。
    皇帝派遣锦衣卫四处出动,专门查办此类案件。
    一阵没营养的废话说完,阿扎萨趁机拿出了自己的见闻录:
    于是,他按捺住冲动,继续游历大明。
    不,甚至可以说是对所有历史变迁的最好总结。
    “看看,陛下这手段才叫高明啊,一切都是那么的丝滑,将变革带来的动荡降到最低。”
    那些被杀掉的都是鸡,被震慑到的是天下的官吏。
    这两年阿扎萨再次发挥了他的能力,游历了大半个大明,对生活在这里的古老国度进行了调查。
    陈景恪就趁机将自己的感悟说了一遍,在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是看着朱雄英的。
    最终的工作情况,也要向小组汇报。
    并且还下达了一条带着血腥味的旨意,凡此类案件,一经查实就地问斩。
    朱标等人其实也都认同这一番话,陈景恪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有更深的想法:
    “话虽如此,但我们却不能将这种牺牲当做理所当然,要想办法降低变革对百姓造成的不利影响……”
    群臣对此并无什么特别看法,这种牵扯全国的计划,找一名有经验的官员全权负责,是很正常的事情。
    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一批人。
    他几以为,陈景恪莫非就是华夏族群的先知?
    否则,怎么能做到这些?
    然后,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对方似乎对波斯有所了解。
    历时两年,终于重新回到这个老大帝国的京畿,他第一时间就来到陈景恪门前守候。
    这说明啥?
    等群臣适应了这种模式,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驳斥权交给内阁,完成最后一步改革。
    虽然这种对比不多,可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对陈景恪的帮助实在太大了。
    自然没人敢主动往刀口送。
    被杀的基本上都是直接犯事之人,很少牵连中枢高官,所以才显得如此平静。
    可你心善,是真没威胁。
    “人同此心,诸位在施政之时,要多加考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
    难怪之前在中亚的时候,他能游历诸国。
    如此大的变动,即便是有徐达和李善长坐镇,也会带来极大的震动。
    写的很细致,也没有一味吹捧或者贬低,缺点和优点一并记录。
    可之前爆出,有人利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机会,故意行不法之事。
    听到他前面的话,众人其实都有些不以为然。
    这就是矛盾所在。
    两相对比,让他更加的钦佩。
    这是朱标不愿意见到的。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朱标此举是为再一次扩大内阁权力做铺垫。
    两派不停的打嘴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
    于是他摒弃了宗教观念,开始全面了解华夏文化,试图从中找到复兴波斯的机会。
    朝廷一直在收集舆情信息,相关情报很快就汇总到了朱标手里。
    新皇已经证明,他是能杀也敢杀人的。
    关键是他还用中亚那边的情况作对比。
    朱标等人看过之后觉得很正常,事情在可控范围内。
    民间的反应,再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主要是出乎了陈景恪的意料。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这种坚韧是其他族群所不具备的。
    好奇的接过翻了几页,更是感到大为震惊。
    所以一点点的移交权力,到最后顺水推舟,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大家宁愿不变。
    现在百姓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朝廷的计划虽好,但太过于理想化了。
    既然走了这条路,那就要做好一往无前的准备。
    本来还在想着,怎么鼓动他搞波斯复国搅乱当地局势,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来了。
    朱标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由李善长担任组长,另一名内阁学士耿光担任副组长。
    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