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永恒的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问:儒家会讨厌犹大和犹教吗?
    答:会,他们会非常讨厌,甚至将其视为异端。
    儒家主张仁德,犹大搞种族灭绝。
    儒家讲礼仪道德,犹大道德沦丧。
    儒家讲究忠义,犹大背信弃义。
    儒家重农抑商,犹大以商业为生。
    儒家……犹大……
    可以说,不论是从行为还是思想,亦或者是经济模式上,儒家和犹大都背道而驰。
    如果双方没有直接关系,以当前儒家的保守程度,大概率会轻蔑的说一句:
    蛮夷之辈,不通教化,愚昧无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现在双方产生了交集。
    犹大支持蒲寿庚窃取华夏之地,想来一手鸠占鹊巢。
    他们还背叛了儒家最喜欢的宋朝,杀死三千多宋朝宗室。
    关键的是,当时跟随宋室南逃的士大夫,也全被他们杀了,数量无法统计。
    被杀死的士大夫里面,很可能就有大家的师长先辈。
    这就不一样了啊。
    切肤之痛啊。
    再联想到《犹大书》里记录的种种劣迹,这犹大简直就是儒家思想的反面。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堂上。
    当确定书里的内容为真,文官集团瞬间就改变了立场。
    查的好,此等卑劣的族群必须消灭。
    于是朱标顺水推舟,下令将犹教列为邪教加以打击。
    并且还下令,将《犹大书》刊行天下,让世人知道这个族群的真实嘴脸。
    万不可使我天朝百姓被欺骗。
    早朝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扬开来,民间沸腾。
    啥?
    那本书里写的都是真的,不是陈景恪故意抹黑?
    犹大的行径比书里写的还要恶劣千百倍?
    最开始大家还都有些将信将疑。
    还是那句话,个别人邪恶大家能理解,整个族群都如此卑劣,实在超出了世人的认知。
    关键他们还一直如此卑劣,从未改变过。
    等证实这不是谣言,而是真实的时候,大家的情绪瞬间被拉满。
    这样卑劣的族群,必须要撵出大明。
    其中尤以儒家读书人最为激进,甚至喊出全部诛杀的口号。
    他们不光喊,还写文章为此定性。
    这可一点都不夸张,前文已经说了。
    前世因为蒲寿庚背刺南宋,屠戮宗室和士大夫,一直被明朝文人唾弃。
    文人的喜好影响到民间风气,导致有明一朝,民间对犹都不友好。
    现在陈景恪编写了《犹大书》,重点强调了某些东西,这种厌恶情绪直接被拉满了。
    如果再有人煽风点火,让儒家喊打喊杀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至于是谁在背后火上浇油,陈景恪表示我不道啊。
    我正忙着教导朱樉呢,没空管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作为治国思想的儒家出手,等于是为事情定了性。
    犹可灭。
    然后佛道两家眼见舆论大势已成,也顺势推出了自己的补丁。
    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儒释道三家联合出手的威力有多大,想想就知道了。
    大明境内为数不多的犹大,在短时间就被清空。
    而且这次他们想通过改名易姓藏匿都做不到。
    三家联手,他们就是藏在十八层地狱,都能给揪出来。
    眼见反犹大势已成,陈景恪长出了口气,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舒服。
    ——
    朱樉问道:“你很忌惮犹大?”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还要在基和伊之上。”
    朱樉很是疑惑:“为何?他们的行为虽卑劣,然只要略加防范就可让他们无可乘之机。”
    “比起基教和伊教,那点威胁似乎不值一提吧?”
    陈景恪叹道:“正因为你认为他们威胁不大,所以他们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这话很拗口,朱樉却立即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越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危险,越是致命。
    今日你认为他们不值一提,明天就会有人觉得针对他们小题大做。
    后天就会有人放开对他们的限制。
    然后,一切都将再次重演。
    一旁的朱雄英也补充道:“况且对方还是一个流浪两千多年,都始终没有消散的族群,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朱樉表情凝重的说道:“是我太自大了。”
    “大明轻易就解决了境内的犹大,让很多人产生了轻视之心。”
    “连我都产生了这种错觉,更遑论他人,这一点你们要注意。”
    陈景恪颔首道:“我知道,很快就会有进一步措施跟进。”
    正说话间,仆人通报:“阿扎萨到了。”
    陈景恪说道:“好了,不说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