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金种子,命根子,举国沸腾!(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终于吃上了记忆中从不存在的饱饭,那份满足与幸福溢于言表,做梦脸上都挂着笑容!
    这天,
    村民们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豪与骄傲,大黄狗在人群中欢快的跑来跑去,狗尾巴摇个不停。
    “咱们这国稻一号,真是咱们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奇迹!”老张叔捧着一把刚从自家田里取来的稻谷,粒粒饱满,色泽金黄,他眯起眼,仿佛透过这些稻谷看到了未来年年丰收的景象。
    “亩产千斤啊,孩子们,你们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以后咱们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发愁了!”
    “就是就是!”
    李大娘接过话茬,眼眶微红,“我还记得那些年,咱们村里家家户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现在好了,有了这金种子,咱们顿顿都能吃上白米饭,想吃几碗吃几碗,想咋吃咋吃!”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珍惜。
    这份对新稻种的依赖与重视,是每一个大王村人心中的共鸣。
    不过随着国稻一号亩产千斤的消息上了大喇叭,往日籍籍无名,从无外人来的大王村,这天早上突然来了一群外地人。
    他们带着好奇与渴望踏入大王村,大王村的平静被打破了……
    “哎呀,你们看看,咱们的大米都吸引外头人来了!”
    李大娘拉着邻居张婶的手,满脸笑意地说,“这说明咱们种的新稻子是真的好!”
    村民们先是热情地展示着他们的成果,带着外地人到仓库里看那堆积如山的洁白大米,讲述着种植国稻一号的点点滴滴,脸上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但随着话题逐渐转向稻种,
    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开始变得僵硬,取而代之的是警惕与不舍。
    小王哥是村里的年轻人,他第一个站出来,挡在了外来者的面前,语气坚定地说:“这是我们大王村的宝贝,是我们以后顿顿能吃饱饭的金种子,不能轻易给别人。”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周围村民的响应。
    “是啊,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可得看好咯!!”
    “咱们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不能让这金种子落到别人手里!”
    有的人开始低声议论,有的人则直接上前,将外来者团团围住,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各位乡亲,我们只是想学习学习,没有恶意。”一个看似领头的外来者试图解释,但显然他的言辞并没有打消村民们的顾虑。
    “学习?学习你要我们的稻种干啥?”一个村民愤愤不平地说。
    “我们可以高价购买,这位老乡要不然你们开个价?”
    “不卖!”
    “不卖不卖!种子我们是不会卖的!!!”
    “把他们赶出去!保护我们的稻种!”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村民们群情激愤,纷纷响应。
    情绪逐渐升级,从最初的争执到后来的推搡,甚至有人开始拿起农具,做出防御的姿态。
    一场大规模的冲突似乎即将爆发,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一队由县武装部带领的农科专家及时赶到。他们迅速介入,用威严的声音喝止了双方的冲突,并展开了耐心的调解工作。
    “乡亲们,我们理解你们对新稻种的珍视,但科技进步是全人类的福祉。国稻一号的成功,不仅是大王村的骄傲,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农科专家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大家都是同胞,都是自家人,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去年将咱们村选为试验田就是为了之后的全国推广打基础……”
    “乡亲们……”
    一场冲突,消匿于无形。
    像这样的事情,在十个村子全都发生了,杂交水稻算是彻底引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
    ……
    经过一年试种,成果斐然。
    领导也是兴高采烈,振奋不已,立刻开始推广国稻一号杂交水稻。
    “全国凡是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都要种这种稻子,明年一定让大伙儿全都吃饱饭,不饿肚子!!”
    “小吴同志,又给我们送了一个大礼啊……”
    “这搁过去可是万家生佛,得配享太庙啊……哈哈哈……”
    于是,
    在一九六八年,全国各地凡是有水适合种水稻的地方,全都换上了新稻种,全面种植国稻一号。
    这么大范围的种,那得多少种子啊?
    对此,农部也是头疼不已!!
    农部上下一起出动,还征召了全国所有农科大学的教授专家们,一齐赶赴那十个试验村。
    然后开始制种……
    十个村加起来有多少地?
    一万多亩,亩产总量九百万斤。
    也不能全都制种,那村民们将没有吃的,还得从村民们留些余粮,还有种子,这么一去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