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龙争虎斗,凤临九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三合会”又称“洪门”。
    但“洪门”却不等于就是“三合会”,严格来说这是“洪门”的一个分支。
    在“三合会”下,也分出来多个分支。
    比如“和”字号,“东”字号,“同”字号,“全”字号,以及广联盛及台弯的竹联帮等。
    其中“和”字号分支山头最多,一共有13个之多。
    包括:和合图、和胜和、和群英、和利和、和胜堂、和勇义、和群乐、和利群、和安乐、和胜义、和和庐、和鸿胜。
    值得一提的是,
    后面的这些“和”字号山头,又都是从“和合图”中分裂而来。
    “和合图”在1908年成立,是当时九龙最大的三合会之一。
    组织严密,沿用三合会传统的仪式,每两年选一次坐馆。
    后来,从“和合图”分裂出来的“和胜和”势力还略大于“和合图”。
    在如今的九龙,
    以本地三合会帮派以“和胜和”为龙头,实力最强人数最多。
    除了“和胜和”之外,
    还有另外两支势力不容小觑,并且虽然后两者发展的较晚,但已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戴立有位得意门生,名叫项前。
    1907年生于粤省汕尾市陆丰县,被授予军统少将军衔。
    抗战胜利后,潜赴九龙进行特务活动,为掩饰其间谍身份,在九龙创立义安工商总会、太平山体育会、义安公司、新安公司等,通过包赌及收保护费牟取暴利。
    1947年,“义安工商总会”因涉及三合会活动而被九龙英政府取消了社团注册。
    40岁的项前便将该组织改名为“新安公司”。
    ……
    1949年,三大战役老蒋节节败退,最终全面崩盘,败逃海外。
    5月27日。
    60岁的杜月笙告别留在山海的黄金荣,带着手下100多口人,登上了驶往九龙的客轮。
    这次离开山海滩,跟上次不一样,上次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而这次他知道将是永别。
    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山海滩,杜月笙不禁百感交集,唏嘘不已。
    47年的往事一幕幕从眼前掠过,所有的荣华富贵、功过是非,都如雨打风吹去。
    竟也有一丝“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豪情。
    这是杜月笙第二次去九龙,连他这样呼风唤雨的大亨,都要来山海避难,可想而知,那些亲蒋人士,来九龙避难的还有多少。
    更不用谈国党败兵了……
    那时近万名国党败兵来到九龙,其中有一个抗战风云人物――葛肇煌!!
    杜月笙来九龙主要是养老,谈不上猛龙过江,葛肇煌来九龙,才是真正的猛龙过江!
    葛肇煌,生于1894年,比项前大13岁,官衔也比项前高。
    1942年,葛肇煌加入军统,此后立下赫赫战功:
    1944年暗杀汪伪政府粤东高官陈耀祖,此人是汪精卫老婆陈璧君的弟弟;
    1945年捣毁日本支持的“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的洪门组织,并自称“洪门护法”,将该组织接管。
    抗战胜利后,葛肇煌将本部易名为洪门忠义会,受军统指挥。
    1949年10月,解放军长驱直入,占领广州。
    葛肇煌和近万名国党败兵,纷纷涌入九龙,聚集在九龙西环一带。
    这些国军败兵,白天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看热闹,有些没饭吃跑去偷盗抢劫,晚上就在路边屋檐下铺上油纸或者毯子,席地而睡。
    为了安置这些不安定分子,港英当局在九龙岛西面的摩星岭设置了所谓的难民营。
    难民营很简陋,连木板房也没有,是用各种物品搭建的帐篷,帐篷布满山头,缺乏公共设施,人们随地大小便。
    每逢烈日当空,更是恶臭难闻。
    到了雨天,更是遍地泥泞,就算铺上草包袋子,也很快就腐烂不堪。
    但这些不安定分子,仍然不安定。
    1950年6月,摩星岭国军残兵与九龙人发生冲突,很快数百人打起了群架,这次事件导致130多名九龙青年受伤。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动乱,港英当局撤销了摩星岭难民营,在相对偏僻的九龙魔鬼山,也就是将军澳对面,设立了调景岭难民营。
    国军残兵怎么甘心窝在山头住棚子呢?
    何况他们之中还有好多黄埔出身的军官!
    让他们去打杂工,看别人眼色,获取一点微薄的收入???
    用帕特里克亨利的话来说,“不自由,毋宁死”。
    于是,前国军中将葛肇煌挺身而出,创建了“14K”。
    “14K”是指“14K”发源地,即广州市西关宝华路14号,这是葛肇煌在广州创立的根据地。
    K是国党英文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