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货比三家,多找大树来乘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三个报刊,三个选择,货比三家。
    他选的这三家报刊,都是经过一番研究,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这三家报刊,可以说是现在国内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了,前两个《进布日报》和《大工报》,说起来其实是一家。
    这家报刊创办于一九零二年天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分别在山海、江城、崇庆、港岛等地都开办的有分社。
    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报!
    不少文坛大佬,当年都在《大工报》上发表过自己的作品,包括再过几年的金庸、梁羽生,最初的作品也是在港岛的《大工报》上发表的。
    不过在前年,由于新时代到来,天锦的《大工报》就改版了,改名为《进布日报》,成为一家官方报刊。
    至于最后的《文亿报》,算的上是后起之秀了。
    这个报刊,在一九四九年二月才成立,至今仅有不到三年时间,名副其实的新星!
    不过,虽然它创刊时间短,资历浅,但如今它在业界却是大名鼎鼎,业内人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究其原因,还是它的级别高,创刊人牛逼!
    它的创刊人,在国内文学史上是一座巍峨雄伟的丰碑!
    后来更是成立了一个以它创刊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文学奖项!
    且还是国内最有荣誉的文学奖项!
    它的创刊人是――矛盾。
    矛先生在国内文学史上的地位,那绝对是举足轻重,需要用浓墨重彩来描绘的。
    先驱者、奠基人……等等等等。
    《文一报》正是由他一手操办起来,为了《文一报》他费尽精力,大小事多亲自过问。
    比如《发刊词》是他一手撰写,《文一报》的报头,也是他亲自书写。
    后来报头的字体改为用鲁讯字体,这个建议也是他提及,并最终决定采纳。
    就连出版《文一报》的用纸,他甚至都惊动了翔宇同志。
    那时候条件艰难,报刊发行用纸都成问题……
    就连到了晚年病重,他仍然不忘曾经一手创办的《文一报》,多次给以指导和积极支持。
    之所以也给《文一报》寄了一份手稿,
    主要是吴有德想着,如果能被看上,那和《文一报》之间不就扯上了联系,假以时日,说不定能和矛先生认识一下,交个朋友。
    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等两人从邮电局回去都已经六点多,刚走到四合院门口,就看到二大妈、刘光齐、刘光天等人,说说笑笑的往外走。
    后面又出来两个人,何雨柱、何雨水兄妹俩。
    “快走快走,马上就要开始了,去晚了可就没好位置!”
    隔得老远就听到何雨柱的嚷嚷声,吴有德这才知道这群人去干嘛,去轧钢厂看电影去。
    看到吴有德回来,何雨柱就笑着喊道:“吴哥回来了,刚才我去你家叫你,发现只有淮茹嫂子在家,以为你不回来了,直接在厂里等着看电影呢。”
    “我让淮茹嫂子和我们一起去,她还不愿意,说要在家等你。”
    吴有德随口说道:“哦,我去办了点事儿。”
    “吴哥,那我等等你?咱们一起去啊?”
    “你们去吧,我身子虚,受不得风寒。”
    “……”
    何雨柱张了张嘴,干笑道:“那成,那我们就去了。”
    说完,他抬脚就准备跑,要赶紧回厂里占位置。
    可是却被阎埠贵给拦住了,阎埠贵着急忙慌的从院里儿跑出来,跑到何雨柱前面,转身眼里冒着光。
    急声问道:“傻柱儿,你们厂里要放电影?”
    “我说呢……”
    他目光看向已经远去刘海中一家人,笑着说道:“怪不得他们一家人全都出动了,有这好事儿咋不叫叫我?”
    何雨柱嘿嘿笑道:“三大爷不是我们不叫您,而是叫您也没用啊!”
    “为啥?”
    “你说为啥?这是我们厂里组织放的电影,你又不是我们轧钢厂的人,你一外人凭啥去我们厂里看电影?”
    “额……”
    阎埠贵嘴角抽了两下,眼珠儿一动,笑道:“傻柱儿你说这话可就太见外了。”
    “什么内人外人的,咱们都住一个院子,这左邻右舍的,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你看,你叫我一声三大爷,那这我不就是你家人?”
    说着,阎埠贵指了指何雨水。
    “你看,傻柱儿你都能领你妹妹去厂里看电影,那你咋不能领你三大爷进厂里看电影呢?”
    “还有你三大妈,你解成、解放兄弟,他们也是你兄弟啊,领着他们进去,这不过分吧?”
    “傻柱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何雨柱傻眼了,站在那里吭哧吭哧,也没有想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反驳。
    但他还是下意识觉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