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匈奴人进犯长安,楚世昭情绪异常稳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大周王朝的军政体制更像是唐代,边军的战力是有的,只要及时整合这些勤王部队,唬住匈奴人,他们就会不战而退。
    只需要稳住朝堂,虚张声势,让各地的节度使勤王,多多少少出点兵过来,而长安固守不出,只要匈奴人打不进来,耗到他们粮草用尽,就能守住。
    楚世昭情绪稳定就稳定在他看过整部南明史。
    再脑溢血,能比靖康耻的宋钦宗,能比南明历史的朱明皇帝更逆天的吗?
    楚世昭的要求不高,皇帝是个人真能守住。
    长安的粮食充足,就算是兵少将寡,靠着高耸的城墙,这么多年来累积的底蕴,就不可能是匈奴人短短时间就能攻破的。
    至于国库的钱财,粮草用完了找谁要,那就找大族要,大族不给,就送他们出城跟匈奴人比划比划。
    这一次朝会,楚世昭作为宗室还是没有资格参与的,他上一次能参与朝会,是以罪臣的身份参与的。
    是被审判的一方,正常情况下,楚世昭反而没有参与议事的资格,所以楚世昭静静等待讨论的结果。
    大周王朝内,以韦氏、王氏为代表的京兆大族,都认为要坚决抵抗到底,不能退出长安。
    这么多年来所积累的名望,所积累的财富,所积累的人脉,只要南迁,那就烟消云散,这是这些北方以京兆地带为首的大族完全不能接受的结果。
    以往楚世昭颇为痛恨的本土势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局势下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一致。
    吃蛋糕可以,吃我们的蛋糕不行。
    打皇帝可以,打我们,也不行。
    而楚世昭的兄长楚世煦同样在王氏的劝说下力主抗战,坚守长安。
    楚世昭是跟着上了一道主张固守长安的奏折,但是楚世昭所写的折子,就更加明确了。
    大族们是态度立场坚决,实际方案暂时还没有拿出来,楚世昭凭借着多年来的历史认知和经验,直接复盘出了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的细节。
    其实两者的情况大差不差,于谦怎么守,楚世昭也能照着他来守。
    核心就是鼓舞集体,守住主要的防守地区,再不断地加码,让其他地方的军队快速支援京城,以此给匈奴人一种久战必败,越打越难打越不好打的感触。
    等到了火候,匈奴人打不进来,就会自己退去。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得看官军能不能抗住匈奴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要是扛不住,一碰就碎,那其实还是白搭。
    这种阵线只要有一处破绽,就会一泻千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